余彩英
【關鍵詞】 網絡環境;德育;有效性;教師;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028—01
小學生德育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不能僅局限于借助傳統的德育教育方法,更應依靠網絡環境中有利的德育資源,確保小學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展開。網絡時代信息的交互性和資源的開放性也對小學生的德育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因而如何借用網絡的優勢,開展德育工作,增強小學生德育的有效性則成了本文論述的內容。
一、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發揮其主導作用
一是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網絡道德。教師要利用課堂教學、主題班會、班隊活動、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途徑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觀。經常開展一些網絡道德的主題性活動,通過有針對性的“網德”“網法”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規范,自覺抵制不良文化和不健康的網絡信息,不參與網絡違法活動。
二是利用網絡的優勢,采取新穎的教學方式。教師把網絡及多媒體直接引入各類德育課堂教學,建立德育教學的過程也是交互式教學或網絡化教學的新模式,不僅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知識、資料信息的雙向交流和互動,而且還可以實現媒體和網絡上的教學內容——知識、 資料信息與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網絡集圖片、文字、 視頻于一身的優勢,向學生展示各種德育故事和案例,也可以利用網絡制作出具有德育啟示意義的動畫供學生欣賞,從而使德育教學更加生動活潑。
三是運用網上交流工具,建立師生間開放、平等的交流平臺。網上交流工具支持在線聊天、 即時傳送視頻、 語音和文件等多種功能。基于這些功能,教師可以將自己認為具有德育啟示意義的故事案例以文檔或視頻的形式傳送到共享中,供學生下載、學習、討論。這樣的交流,既可以促進師生之間感情溝通,也便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二、學校要拓展網絡時代的德育模式 ,發揮其引領作用
一是建立學校專門的德育網站,宣傳德育知識。學校根據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和德育教育范疇,建立具有特色的學校德育網站或德育專題主頁。網站以發布和交流德育信息、展示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為主,通過設置不同的欄目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和展現平臺,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教師也可以在展現基礎德育資源的同時,根據學生的表現和存在的問題,因勢利導,互動交流,實現德育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是自主規劃設計班級網頁,展現德育風采。學校各班根據本班的特點和對班級發展的美好愿景,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集體協作的精神,自己設計班級網頁,從班級網名、背景、欄目設計和更新等多方面展現學生的才華和興趣。班級網頁上的內容要及時更新,并對發生在本班有爭議的、優秀的事件進行報道、評論,并專設班級討論區,對班級的網頁資源、生活實例進行點評、建議,定期舉行網上班級德育班會,各抒己見,加強溝通,以身邊同學的事例作為激勵的榜樣,更能使德育意識深入人心。
三是利用網絡加強學校、學生家庭與社會的聯系。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合力教育。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學生,而社會風氣的好壞更會影響到學生的道德發展。因此,學校在從事德育工作的時候,要充分認識到這兩者所起的作用。學校要利用網絡這一平臺與家長、社會取得聯系,利用網絡對家長進行教育,提高他們自身綜合素質,增進他們對學校德育工作的理解與支持。讓孩子們發自內心地認識到:全社會的人都應該自覺維護網絡環境。
三、建立社會綠色上網機制, 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一是引導小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互聯網促進了教育觀念的更新,改變了學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改變了小學生傳統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網絡將成為小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要積極引導小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的積極與消極的方面,自覺利用網絡優勢,積極上網學習,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小學生進行網絡學習,從而增加學生對于網絡學習的興趣,甚至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遠程網絡學習等。
二是提高小學生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網絡上內容豐富,良莠不齊,意志力薄弱的學生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吸引,很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應該組織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比如通過主題班會課以減少小學生因為缺乏社會經驗而上當受騙,提高小學生安全和自我保護能力,增強和鑒別能力。
三是注重小學生網絡心理健康輔導。沉迷網絡將帶來諸多與現實相沖突的不利因素,甚至出現心理障礙, 如情感孤獨、道德冷漠等,對現實的社會、集體漠不關心。因此,小學生要有良好的上網心態,能自我控制,不逃離現實,做個有理想、健康、理智的網民。家長可以加以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從而確保學生合理上網,心態健康。
(本文系甘肅省 2017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互聯網+環境下的小學生德育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為GS[2017]GHB1503。)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