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欽州坭興陶作為傳統陶器燒制的一種,制作工藝手法別具特色,傳統的古法燒制“六藝二十四式”是坭興陶制作的精華所在。其泥土的選取采用的是欽州本地陶土,未添加外地區的制作原料,在提煉的過程中更是精益求精,保證陶土最佳質量,泥坯的成型和后續的完善裝飾均采用特殊的制作手法。坭興陶的“六藝二十四式”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需要更多的人關注,使這一古法得以傳承。
關鍵詞:坭興陶;六藝二十四式;傳承
坭興陶因其獨特的燒制工藝,在陶器制作中獨樹一幟。欽州人們利用當地特色發展工藝,以誠懇的態度對待每一步制作工序。
一、六藝二十四式
坭興陶六藝古法歷經幾千年制陶人的傳承、挖掘、升華、改進,從燒制前期的選泥料、制泥坯,再到后期的打磨、雕刻工藝流程,形成了如今的“六藝二十四式”:六藝摟、揮、轆、挑、熎、光;二十四式摟、煉、臘、嗨、搓、拉、拍、接、修、刨、種、印、嗟、安、整、平雕、突鼓、摛花、鏤空、堆雕、刻字、粗磨、細磨、幼光。
(一)摟:陶土的采集、配制
選取欽江兩岸的優質白膠泥、紅珠石,經過常年陽光的曝曬、海風的吹拂、雨水的沖洗,并采用篩、搭、踩等的技術手法對其進行挑選,再按照軟六硬四的比例,使其混合成最佳陶土。
(二)揮:泥料的煉制
使用上等的精料,入缸加水攪拌至溶化浸透,反復澄數次濾數次,只取精液,采用臘、嗨、搓、揉的手法過濾水和空氣,再經過郁漚進行調養。掌握干濕程度,提煉泥料的韌性,得到煉制所需的“精泥”。
(三)轆:制坯成型技藝
提煉出的精泥,已經是燒制陶藝的本質所在,下一步技藝則是進行車轆輪盤制坯。使用壓、拉、拍等工藝對陶土進行造型的制作,再采用捏、印、粘、摟、刨、抹的手法整形成坯。為了防止泥坯風裂變形,在此過程中需要保證坯體的受水勻稱,使整個過程有序而嚴密的進行。
(四)挑:素刻裝飾技藝
對于坭興陶的裝飾,采用傳統的書畫技術,制陶人以刀代筆,在坯體上精雕細刻。其中適用的技法有:平雕、突鼓、摛花、鏤空、堆雕、鑲嵌、粘貼等;按照器型選擇的手法有:琢、剔、刮、鏤、堆、印等;按照畫理而采用的手法有:燥、枯、濃、淡、點、染等。對于工藝的要求不同,采用的技法也有所差異,只求達到每一件陶品均使用適合的手法,技藝發揮到最佳的效果。
(五)熎:窯火三浴技法
只有龍窯的燒制,燃料是以松木枝葉為主,按照陶品的形狀設定套裝匣缽的尺寸以及碼坯的空間。每一窯的燒制,以三個晝夜為期限,點火前必要做的一步是祭奠陶祖、先師。燒火的窯師嚴加看管火候,掌握濁、亮、清三種不同的燒制所需的火色,進行窯火三煉,使陶品在火中沐浴,滲透到每一寸紋理之中,使之發生窯內巨變。
(六)光:脫皮顯肌技術
經過窯火三浴的錘煉后的坭興陶,用刀石進行磨蹭,褪去表層的火皮,加之使用磨工,先磨粗皮,之后磨滑面,再進行精細的磨光,加上蜂蠟,使陶品表面更加順滑,紋理清晰。貴重的陶品,在最后一步使用幼光,而不再進行蜂蠟紋理,雙光的使用足以顯示陶品的精細[1]。
二、坭興陶“六藝二十四式”的傳承
(一)制陶人的手藝傳承
“六藝古法”的制陶手藝,至今已延續了上千年,為了使欽州的陶藝手法發揚光大,需要制陶人將手藝做到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下一代。
(二)欽州政府的扶持
為了更好地傳承坭興陶的古法技藝,欽州市政府大力宣傳和推廣有關坭興陶的文化活動,積極開展陶藝大賽,在大賽中展現獨特的“六藝古法”,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有關坭興陶傳統文化。政府還為坭興陶的發展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欽州千年古窯城和修復千年欽江古龍窯,并將二者列為文化保護單位,在大專院校設立陶藝專業,讓更多的人系統的學習到制陶的專業工藝,使坭興陶的工藝得到進一步的傳承和發揚[2]。
(三)制陶業的傳承人
對于陶業的喜愛者眾多,能夠堅持下來的也越來越多,但對于制陶工藝進一步研究的提升還有很大空間,需要更多的傳承者參與其中,以認真的態度投入燒制技藝,為“六藝古法”的發展做出貢獻。
三、結束語
坭興陶憑借獨特的“六藝二十四式”燒制工藝而聞名,制陶者以執著的精神打造屬于欽州的特色文化,作為欽州能夠保存下來的少數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需要更多的人去關注和傳承,讓更多的人喜歡上這種獨具地方特色的藝術遺產。國家和當地政府正大力維護著坭興陶的制作工藝,采用政策和宣傳的不同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六藝古法”,尋找更多的傳承人,使欽州坭興陶“六藝古法”的千年薪火再次重燃并得以發揚光大,進一步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3]。
參考文獻:
[1]馮傳發.淺談坭興陶傳統燒制古法“六藝二十四式”[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7,051(008):17-18.
[2]梁鴻展.坭興陶傳統燒制古法“六藝二十四式”淺析[J].明日風尚,2018(18):332.
[3]劉幸福,梁燕清.傳統民族工藝“對接—滲透—融合”傳承模式研究——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坭興陶燒制技藝傳承為例[J].鋒繪,2018(1):25-26.
作者簡介:陳新航,欽州市坭緣陶居坭興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