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地運用設計心理學理論而設計的交互界面能給人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支付寶作為當今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支付平臺和移動端APP,本文將以它的功能設置與界面設計為出發點,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支付寶在設計心理學中的應用,希望為提升手機APP的用戶體驗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支付寶;設計心理學;馬斯洛需求
一、引言
支付寶已成為融合了支付、生活服務、政務服務、公益等多個場景與行業的開放性生活服務平臺,并覆蓋到除中國大陸以外的38個國家和地區。文章下面將運用心理學經典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探討支付寶在設計上的合理之處。
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概述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提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1]。
三、支付寶交互設計中對馬斯洛需求層次的運用
(一)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也稱級別最低、最急迫的需求,是推動人向前發展的首要動力。支付寶從兩個方面去滿足用戶生理需求,第一,支付寶首頁可自定義選擇“第三方服務”,包括“天貓”“飛豬酒店”等類目,通過購物、線上打車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生理需求。第二,支付寶與眾多線下商家聯合,積極擴大線下支付的影響力,通過“掃一掃”等方式在用戶不帶現金的情況下滿足其基本需求。
(二)安全需求
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用戶在使用手機APP時的安全需求是防止金錢丟失和隱私泄露。支付功能作為支付寶的最原始和最重要的功能,在用戶安全設置方面的設計包括密碼解鎖、手勢解鎖、人臉解鎖等多種安全保護方式,想換手機登錄或者登錄許久未登的賬號也會面臨一系列的識別認證程序,更大程度給予用戶安全感。
(三)情感和歸屬需求
情感和歸屬需求指的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到,人們在滿足安全感之后會追求再上一層的心理感受。支付寶在朋友之間轉賬的需求下產生了通訊錄的功能,既可實現朋友間轉賬功能和好友聊天功能。體現支付寶在情感和歸屬需求上的設計的是誕生在2016年春節的支付寶“集五福分大獎”活動。用戶通過支付寶AR掃“福”字或掃身邊好友“五福到”手勢收集五福并瓜分5億現金。支付寶新技術將線上游戲平臺與線下生活聯系起來,實現了具有特色的社交互動。
(四)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屬于較高層的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支付寶的“芝麻信用”通過云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客觀呈現個人的信用狀況,已經在信用卡、公共事業服務等上百個場景為用戶提供信用服務。當用戶的芝麻分達到一定數值,使用共享單車、租車、住酒店時不用交押金,網購時退款也可體驗極速退款功能,給用戶帶來極大便利也讓用戶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覺。
(五)自我實現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是馬斯洛需求層次最高層的需求,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境界。“螞蟻森林”是支付寶客戶端為首期“碳賬戶”設計的一款公益行動:用戶通過綠色出行、網絡購票等行為,減少碳排放量,在支付寶里養一棵虛擬的樹,長大后,公益組織、環保企業等螞蟻生態伙伴會在現實某個地域種下一棵實體的樹。用戶通過簡單的參與方式為沙漠人民帶來綠色生機,減少沙塵暴的發生。用戶在簡單操作的過程中達到自我的實現,即是自我實現需求理論為“好設計”服務典例案例。
四、結語
支付寶在設計中運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滿足了人從基本層次需求到較高層次需求的變化,成為人們當今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恰當地運用心理學知識能為交互設計帶來重要的影響,本文僅以支付寶為例進行闡述,希望為提升手機APP的用戶體驗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葉冬冬,李世國.交互設計中的需求層次及設計策略[J].包裝工程,2013,34(08):75-78.
[2]杜艷春.設計心理學在信息交互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包裝,2018,38(08):56-58.
[3]王陽,姜立銘.論互聯網+時代移動UI背后的設計心理學[J].設計,2018(03):60-61.
[4]姜山,張阿維.設計心理學于互聯網產品中交互設計的應用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6(10):289.
[5]李婧.交互設計中的需求和設計[J].藝術科技,2016,29(07):279.
[6]崔宴賓.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用戶價值要素體系構建[J].大眾文藝,2014(22):65.
作者簡介:鄭澤先(1995.7-),男,漢族,籍貫廣東省潮州市,廣東工業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方向為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