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視覺傳達設計當中存在著許多技術手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又涌現出了許多信息化的設計呈現手法,盡管新興的設計呈現形式大受追捧,但事實上經歷過時間考驗的藝術手法更加老而彌堅。本文章首先對視覺傳達設計中“空白”留取的藝術手法進行了簡單闡述,其次對于“空白”留取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藝術價值進行了展開探究。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空白”留取;留白
一、引言
自古以來我國國畫中就有著“空白”留取的藝術手法,近代在西方國家的攝影作品當中“空白”留取的藝術手法也有所體現,經歷過時間考驗的藝術手法老而彌堅,相信“空白”留取的藝術手法在未來的視覺傳達設計中仍然會有一席之地。
二、視覺傳達設計中“空白”留取藝術手法簡述
由于“空白”本質上屬于有趣、簡單的設計語言,這就使得很多設計者希望通過“空白”的留取實現視覺傳達設計生命、活力、美感的賦予[1]。這樣的“空白”留取手法在西方國家被稱為“White space”,在攝影作品以及電影海報中多見使用,而在我國古代傳統國畫中被稱作“留白”,在我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以及繪畫作品中更是出神入化。
三、“空白”留取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藝術價值
(一)“空白”留取的對比藝術價值
在視覺傳達設計當中,對比一直都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制造視覺沖突的藝術效果,而“空白”留取恰恰能在畫面中產生強烈的對比,以達到視覺沖擊的效果。以錫耶納國際攝影大賽黑白組一等獎作品為例,如圖1所示。在這張攝影作品當中就充分體現了“空白”留取的對比藝術價值,通過對于雪地“空白”的留取與拍攝主題的分離與交錯,呈現了劇烈的視覺沖突效果,能夠給觀看者產生極為深刻的印象。
(二)“空白”留取的意境藝術價值
意境是藝術家的審美意象融合和自然景觀所形成的藝術狀態,是設計作品的靈魂[2]。而我國自古在文學作品以及國畫作品中就有著“空白”留取藝術手法的呈現,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感受。以我國傳統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意境為例: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詩句中孤舟蓑笠翁,孤獨又傲兀風雪垂釣的微妙意境,在國畫中也只有“空白”留取這樣的藝術呈現手法能夠表達出來,如圖2所示,足以見得“空白”留取在視覺傳達設計當中的意境藝術價值。
四、結束語
一言以蔽之,“空白”留取藝術手法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藝術價值不可謂不大。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浪潮中,只有辯證地看待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理運用經久不衰的藝術手法。才能讓中國古人的智慧結晶在視覺傳達設計從業者手中繼續發光發熱,歷久彌新。
參考文獻:
[1]李云歌.關于視覺傳達設計中“空白”留取的藝術價值探微[J].大眾文藝,2017(22):65-66.
[2]孫韌.論視覺傳達設計中“空白”留取的藝術價值[J].品牌研究,2018(5):165-166.
作者簡介:李相(1983.1-),男,漢族,廣西桂林人,研究生,講師,廣西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