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福娥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以及決戰脫貧攻堅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深入推進,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愈發明顯。本文通過對新時代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現存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并闡述了新時代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為繁榮與發展基層文化建設提出了相對應的優化措施,希望能夠為本單位的鄉鎮文化服務中心提供借鑒依據。
關鍵詞:新時代;鄉鎮文化服務;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策略
一、新時代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升成色
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深化[1]。近些年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任務。加強對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不斷提高基層群眾文化不僅能夠順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利的文化基礎,還能夠對我國的文化建設起到宣傳、引導與示范作用,有效提升基層群眾的文化自信,更體現了黨和國家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基層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建設工作者需要充分發揮優秀文化的積極導向作用與宣傳作用,積極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積極響應與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先進性的自信,做好文化自信工作落實,積極調動人民群眾的參與性與文化熱情,將文化建設熱忱積極投入到基層文化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中去,實現對文化自信的建立與統一,有效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二)為讓基層人民群眾有更多文化獲得感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文化需求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鎮基層的廣大群眾對于精神文化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追求,對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有效落實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途徑,基層群眾可以通過參與多樣化、不同層次的文化項目,增強自身文化素養和文明素養,提升整體綜合素質。在參與基層文化建設活動的過程中,拓展自身的社交圈,結識更多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充實業余生活,獲取更加豐富的文化底蘊熏陶,有更多的文化獲得感。
(三)為推動鄉村振興文化事業發展發揮先導示范作用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與繁榮,能夠直接、快速地讓基層人民群眾接觸、認識、了解與學習到新的文化知識與新的文化思想,為鄉村振興文化產業的繁榮昌盛、基層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教育與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具有一定的實踐與借鑒意義,為新農村文化發展充分發揮了先導性與示范性作用[2]。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加強基層群眾的思想道德文化素養,有效避免不良社會風氣與思想的出現,有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代文化與主旋律精神。另外,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還能夠為基層群眾提供學習平臺,有效促進鄉鎮基層群眾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和諧關系的建立,為基層文化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二、新時代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未能正確認識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缺乏資金投入
由于各地區的文化差異過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使得大多數地區將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群眾收入、提升廣大群眾生活水平作為發展的首要任務。對于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重視程度不夠,主要原因還是扭曲了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為文化建設不能促進經濟水平的提升,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3]。另外,由于對基層文化建設不夠重視,在人員配置方面不夠合理,甚至有些基層文化工作者身兼數職,并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建設中去,文化工作以及文化活動的開展過于應付性、形式化、流程化,普遍存在工作積極性下降、工作責任心不高、工作參與性不強等現象。由于資金不到位、分配不均衡,人員配備不足,導致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停滯不前。
(二)基層群眾文化需求增加,基層建設機制不夠完善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條件和人民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基層群眾對于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一些文化底蘊豐富的戲曲表演、廟會活動等形式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更受基層群眾的喜愛。另外,在缺乏激勵機制與科學體系支撐的共同問題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文化活動缺少正確的引導,很難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基層群眾文化形式單一,與新農村建設新要求不相符
近些年來,隨著文化資源受限、文化基礎設施落后等因素,使得群眾在開展文化活動時形式過于單一,內容相對匱乏,很少有藝術水平較高、文化底蘊醇厚的文化活動出現。同時,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人員的文化素養與綜合素質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對文化建設傳播與開展文化活動都存在不利影響。另外,對于城市中流行的創新型文化活動形式很難流傳到基層地區,與新文化嚴重脫節。
三、新時代下繁榮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有效對策
(一)不斷完善基層文化發展政策,重視基礎設施與資金優化分配
文化建設作為基層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對于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實群眾的業余生活、創建一個良好氛圍的精神家園具有重要的積極實踐作用。對于鄉鎮農村建設來說,積極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活動既是一個普及文化建設與宣傳活動,又是一項惠及利民的公益事業,需要當地政府給予足夠的支持與資金投入。因此,針對基層群眾文化的繁榮建設,鄉鎮政府與領導班子必須要深化改革方案,不斷完善基層文化發展政策,優化基層文化發展的有效機制,合理有效配置文化建設基礎設施與資金的優化分配。相關鄉鎮政府需要針對各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資金支持,在加大對農業生產指標的投資同時,加強對文化企業的投資建設,有效推動鄉鎮經濟事業的發展與文化建設發展的共同進步、發展與相互協調。
(二)組建一支強有力的基層文化建設組織隊伍
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活動涉及范圍較廣、活動形式較為復雜,隨著文化建設的高層次發展,對于基層文化建設的相關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文化工作人員擁有專業的文化素養與專業技術能力,還需要具有較強的責任心與使命感。因此,在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組建一支強有力的基層文化建設組織隊伍,有效學習黨和政府的新農村發展政策、新文化理念,了解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掌握鄉鎮基層群眾的真實需求。針對這些有計劃性的培養與鍛煉基層文化建設工作者,不斷提升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三)創新文化活動形式,優化基層服務機能與結構組合
基層鄉鎮的群眾文化建設要因地制宜,加強與完善服務設施是實現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基礎與前提,為推動文化建設的進程與開展多樣化文化活動提供有力保障。在未來的文化建設進程中,基層部門需要不斷完善文化服務設施,優化基層服務機能與結構組合,優化人力資源配置與設施資源配置,不斷增強基層文化設施的更新能力,加強對基層文化設施的管理與應用能力,以更加多元化的文化特色與活動形式吸引基層群眾,服務基層群眾。
四、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需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通過不斷探索與發現符合基層群眾發展的文化道路,有效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同時,鄉鎮政府要加強對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與大力支持,加強對文化工作人員的人才培養,不斷豐富與創新文化活動形式。
參考文獻:
[1]馬永良.淺談群眾文化在基層建設中的作用——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東山鎮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為例[J].大眾文藝,2019(2):8-9.
[2]葉林峰.基于城市發展的社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若干建議——以北京市東城區S街道為例[J].中國市場,2019(26):117-119.
[3]沈影麗,陳希.新時期提升我國基層社區群眾文化服務質量的對策[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9,28(3):32-3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