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視覺傳達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一些視覺符號來傳達一些信息的過程,與此同時視覺傳達也是現代技術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廣泛應用在現代應用技術中的。在視覺傳達這項技術中,視覺思維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決定視覺傳達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實現視覺傳達的最科學應用,就一定要做好視覺思維部分的設計,下面文章就從這個角度展開簡要討論。
關鍵詞:視覺思維模式;視覺傳達設計;優化措施
在人類普遍的認知中,總是認為視覺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接收信息的感性知覺,和正常進行的思維是分割開來的。隨著社會技術的進步,對視覺傳達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視覺思維模式也要進行與時俱進的更新,這樣才能保證視覺傳達設計的效果。
一、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思維模式的創新
作為一種設計來說,視覺傳達設計屬于設計理念的領域,在呈現上不僅會受到視覺形象的影響,同時還要充分體現出自身的特點,最重要的還要跟隨著科學技術等的發展進行與時俱進的改變。在最近幾年的調查顯示中,視覺傳達已經出現了很多的新方向,例如從靜態轉變成了動態,由原有的二維平面轉變成了三維四維的空間設計。從這一點上也不難看出,想要獲得好的視覺傳達的體驗,最重要的一點要進行創新,最根本的就是對設計思維進行創新,然后才能實現從形式到內容全方位的創新。從整體上來分析,這種創新主要分為三種類型:發散式思維;逆向思維模式;聯想性思維模式。發散式思維顧名思義就是舉一反三,就是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斷拓展廣度,整體上給人一種發散的感覺。
二、視覺思維模式創新的原則
(一)必須以視覺為中心
視覺傳達的表現形式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視覺為中心,意思就是所有的設計都必須以視覺為中心,強調的就是在重視視覺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有意味的資源的開掘,能夠迅速抓住大眾的眼球。這就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要能夠對一些視覺因素進行快速的辨認,能夠有意識地對視覺以外的資源進行選擇,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呈現的過程中出現降低視覺屬性的問題。與此同時,在視覺傳達基礎上進行的視覺思維模式還要立足于畫面中的某一點,能夠符合大眾的審美順序,進一步關注大眾感興趣的核心元素,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系。
(二)對比例和尺度的控制
視覺傳達除了本身的功底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圖像之間的比例關系,更加注重的是利用和諧的作品來傳達出一種獨特的意境,做到不同比例之間的和諧畫面。正所謂是“多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比例和尺度在視覺傳達中是一種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系,一種合適的比例和尺度也是在無形中提高了整個作品的水平。尺度是在比例的基礎上,大眾所擁有的另外一種審美依據,適當的夸大尺度也是在間接中體現了設計者的水平。
三、視覺傳達思維中創新模式的策略
(一)包裝設計在視覺傳達思維中的創新
包裝設計在視覺傳達中是表現較為突出的一個方面,包裝設計存在的本身就是產品功能的一層深化,經過藝術設計的包裝就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保護商品,經過美化更重要的一點是用這種獨特的包裝方式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的。在這種考慮下,除了在包裝設計中要體現產品功能的準確性,同時還要從視覺思維的方面入手,不斷地進行創新思維的設計,這樣才能設計中更加符合大眾的包裝。例如,在當前的酒水市場中,包裝可謂是琳瑯滿目,與此同時帶來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在這種形勢下想要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最根本的就是要順應大眾的審美眼光,其次就是在視覺的基礎上挖掘出能夠刺激消費者的點。在一些白酒類的產品包裝設計上,用一種生動的形式,多樣的色彩還有一些豐富的文字等等將本身的產品信息進行最基本的展示,不管是民族性還是地域性等方面,都要進行一些獨特的展示,在內心深處激發起大眾的情感共鳴。
(二)在廣告的張貼設計中體現出視覺傳達思維的創新
除了產品本身的包裝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廣告的張貼,如何能在眾多的廣告中走進消費者的內心,這也是一種最大化實現藝術效果的方式。不同于產品包裝的是,在廣告的設計與張貼中可以采取一種過分夸大的方式,給廣告本身一種立體化感覺,這樣才能在眾多廣告中脫穎而出。例如,在奶產品廣告的設計中,設計者可以打破傳統束縛,將原本放置牛奶的容器變成人類骨骼的形狀,再配合上倒入牛奶后使骨骼變得更加粗壯的視頻,這樣就將產品本身的功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同時也符合人們對牛奶的慣性思維。再比如奔馳SMART廣告的設計張貼中,設計師沒有過分的去呈現汽車這一造型,而是將英文單詞SMART進行了排列組合,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體現了本身小巧的特點,另外一個又將城市中停車難的問題變成了自身產品的優勢,在視覺上帶給大眾一種沖擊感。
四、結語
在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中,任何行業想要長久地堅持下去都離不開創新二字,視覺傳達更是如此,如果不能與時俱進的抓住大眾的眼光,那么最終的解決就只能是淘汰。上文對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視覺思維模式的創新進行了一些簡要的討論,以期帶來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新.從創意思維訓練到視覺語言研究———關于現代視覺傳達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數碼設計(上),2019,33(8):243.
作者簡介:郇芳(1968.3-),籍貫山東淄博,本科,淄博職業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