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利
摘要:伴隨著經濟、技術的高速發展,世界文化已經呈現出更深層次的融合,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愈發快捷。在這種背景下,傳統文化館所開展的文化活動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多的文化需求,迫切需要對傳統文化館進行轉型,建立數字文化館已經成為順應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將對新時期下文化館工作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新時期;數字文化館;發展機遇;挑戰
文化館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廣大群眾舉辦各種公益性的文化活動,例如:展覽、培訓、講座等,主要是為了向群眾普及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建立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從而實現對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革,工作人員應積極打破傳統的工作模式,不斷開展符合人們需求的、具有一定創新形式的藝術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廣大群眾的廣泛關注,從而不斷提高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
一、文化館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隨著經濟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文化館已經不能緊跟社會的發展趨勢,所提供的文化活動也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并且文化館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制約因素,限制了文化館的發展。
(一)基層文化館工作難以有效落實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規模的不斷擴大,大量人口由農村涌入城市,農村傳統的生活結構被打破,青壯年紛紛遠離農村,留守老人與留守兒童構成了農村的主要人員。針對這種現象,農村基層的文化館工作將難以有效落實。
(二)社會藝術團體大量涌現
隨著國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眾多的社會藝術團體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這些藝術團體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也帶來了更為有效的文化交流。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文化館工作的空白,但是對文化館的發展也帶來了嚴峻挑戰。怎樣才可以在這種大背景下堅持文化館的主流引導,與這些社會文化團體相互配合,堅持舉辦公益性的文化活動?這在規范文化市場的同時,也為工作人員帶來了新的考驗。
(三)文化活動吸引力下降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移動設備與新媒體極大地改變了人們感受文化的途徑,人們對文化的需求已經上升到更高程度。但是現如今有很多文化活動仍在沿用傳統的藝術形式,人們對此已經屢見不鮮,這也就難以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
二、新時期下文化館的發展機遇--建立數字文化館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社會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經濟得以跨越式發展,生產力得到了空前釋放,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在物質與精神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背景下,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愈加迫切,文化館是當時人們參與文化活動、感受文化氛圍的主要場所,具有極為重要的社會意義。但是現如今是一個科技的時代,文化館也要緊密結合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以科學技術來促進文化館的長遠發展。
數字文化館,顧名思義就是需要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將傳統的文化資源轉化成數字資源,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資源有效共享。數字文化館不僅可以打破文化資源時空與地區的限制,也可以確保人民群眾隨時隨地享受服務,感受文化環境。現如今電子科學技術正以勢如破竹之勢高速發展,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也有了極大的改變,這也就造成了人民群眾有著更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數字文化館的建立,實現了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由此可見,新時期文化館面臨著眾多的發展機遇,但是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一定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新時期下文化館工作面臨的挑戰
機遇與挑戰并存,新時期對傳統文化館工作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挑戰。文化館應該如何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保證文化資源的及時共享?如保證文化資源更加快速的整合傳播?如何利用數字技術優化文化館的宣傳工作?這都是新時期下文化館工作所面臨的挑戰。
(一)如何確保文化資源的及時共享
數字文化館的建設為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受眾率帶來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真正做到了文化資源的有效共享。但是如何才可以讓基層的農村群眾也享受到公共文化的熏陶,確保文化資源的及時共享?這是文化館所面臨的挑戰之一。
針對這個問題,文化館可以建立總分館制,也就是一個總館+多個分館+若干服務點的多級管理模式,將文化館的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建立省、市、縣、鎮、村等多級文化網絡體系,這不僅可以確保基層文化服務的有效落實,也可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文化資源的及時共享。
(二)如何確保文化資源的快速整合傳播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顛覆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極大改變,各種新的藝術形式層出不窮,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了空前釋放。在新時期背景下,文化館應該如何將文化資源進行快速整合傳播?這是文化館工作所面臨的挑戰之二。
文化館的工作人員需要在日常工作過程中,不斷融合社會上的文化資源,通過分析整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保證所整合的文化資源符合主流文化的傳播內容,然后再通過互聯網平臺將整合后的資源進行上傳,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人民群眾可以在第一時間查閱到所需要的文化資源。
與此同時,文化館還可以將培訓、展覽、講座等主要文化活動改為線上進行,真正打破文化館的地域限制,通過線上不僅可以擴大傳播途徑,也可以改變線下文化館舉辦公益活動費用大、受眾少的現象。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數字文化館可以全面代替傳統文化館,傳統文化館是數字文化館的堡壘,數字文化館只是對傳統文化館的有限延伸。
(三)如何確保文化活動的優化宣傳
數字文化館的建立已成為符合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那么傳統文化館如何才能高效利用數字文化館,對文化活動進行優化宣傳?這是文化館工作面臨的挑戰之三。
突發狀況的發生,為人們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了極大影響,文化館館所全部關閉,對文化活動的宣傳與教育主要依賴于線上進行。工作人員積極搜索大量資料,整合各類資源,開展了一系列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活動,這些文化活動經過文化館官網、微信公眾號以及眾多融媒體的廣泛宣傳,筑起了一道精神長城。
由此可見,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應該充分利用數字文化館對文化活動進行高效率宣傳,確保文化活動在各種復雜的背景下,都可以發揮出自身價值,達到對人民群眾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社會意義。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與發展,傳統的文化服務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在新時期下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文化館也要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抓住機遇,進行改革與創新。數字化文化館的建立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工作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打破傳統思維枷鎖,為人民群眾開展更多符合他們需求的文化活動,在工作過程中也要積極利用現代化手段,采取多種有效措施確保文化資源的及時共享、對文化資源進行快速整理傳播、對文化活動進行優化宣傳,加快傳統文化館向現代文化館轉型。
參考文獻:
[1]柯青.新時期文化館藝術檔案管理研究[J].山西檔案,2019(03):103-104.
[2]黃羽.新時期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創新思路[J].文化產業,2019(13):45-46.
[3]陸秀霞.淺談文化館在新時期的定位與走向[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18(08):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