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舞蹈是我國人民群眾的一種具有地方性特征的文化娛樂活動,其不同于其他舞蹈的特點是民間舞蹈更加地注重群眾的理解能力和欣賞水平,選取的題材更加地貼近群眾的生活,內容也是來自日常生活。民間舞技術技巧的發展和應用是民間舞得以傳承的重要組成因素,本文分析了民間舞技術的不同的民間舞種類,分析民間舞技術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運用方法,希望能給相關從業者提供些許參考意見。
關鍵詞:民間舞;技術技巧;舞蹈表演;運用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財富逐漸增加,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小康時代,因此人民群眾對于文娛活動的需求也逐漸增加。民間舞蹈具有取材于人民群眾的生活,經過舞蹈改編又回歸于群眾生活的特點[1]。同時,在發展中,民間舞蹈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還可以通過表演傳達出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民群眾的團結和諧,對于社會的和諧穩定,人民的幸福安康都有著重要的作用[1]。在民間舞蹈的表演中,技術技巧的運用能夠增加民間舞蹈的藝術性和觀賞性,為舞蹈的內核賦予靈魂,對民間舞技術技巧在民間舞蹈中的應用進行探究,有利于促進民間舞蹈的發展。
一、民間舞技術技巧的種類
民間舞技術技巧涵蓋的元素多,不僅有傳統的舞蹈形式,還有雜技、武術和戲曲等都屬于民間舞技術技巧的元素,同時以上這些元素中有著鮮明的民族地域色彩。民族民間舞的技術技巧的表演形式分為徒手表演和運用道具,徒手的表演是結合自身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誕生的民間舞技巧,如我國蒙古族的碎抖舞和維吾爾族的舞蹈中頻繁的空翻等都屬于徒手表演民間舞的技術技巧。而借助道具表演的民間舞技術技巧則是各個民族使用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物品,根據生活使用方法進行改編編排而成的民間舞蹈,如常見的東北地區的手絹舞中的轉手絹和南方功夫扇中的轉扇子和拋接扇,都是借助道具實現的民間舞技術技巧。
二、民間舞技術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運用
(一)在舞蹈中將舞蹈動作和情緒表達有效結合
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也促使人們的感情表達方式發生了相關的變化,民間舞蹈作為人民群眾的娛樂方式也需要隨著人們思想的轉化發生相應的轉變,尤其是一些內在情緒,常規的民間舞蹈的情緒表達過于直接,往往人物的喜怒哀樂都是寫在臉上的,而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人們更加注重一些內在的情緒表達,如臉上在笑而實際想哭這種情緒的表達,舞蹈演員將內在的情緒讓觀眾感受到,有利于感情的表達,如《千手觀音》的表演中,觀眾可直接從聾啞舞蹈演員整齊劃一的動作中看到演員對舞蹈的熱情。民間舞技術技巧需要注重表演中動作神態和道具的使用方式,通過這些外在的因素表達出表演的內在感情,可以更好地激發觀賞者的共鳴,提升觀賞性。
(二)將舞蹈的形式與舞蹈的意象結合起來
民間舞蹈近年來得到了蓬勃發展,因此民間舞蹈的技術技巧也更為豐富,其作用也不僅僅只是情緒的表達,更多的民間舞開始更加注重舞臺形象的打造。民間舞蹈是以人體的身體和舞蹈動作為主要的表演手段,通過身法和道具利用等民間舞的技術方法塑造出一個舞蹈的意象,從而實現情景交融,深化人們對于舞蹈的認知,沉浸式的體驗民間舞的藝術氛圍。如我國的舞蹈家楊麗萍,獨創的孔雀舞已經舉國皆知世界聞名,而其創作靈感來自孔雀,其舞蹈動作模仿孔雀的身體動作惟妙惟肖,富有舞蹈的藝術和語言,有效地實現了舞蹈的形式與舞蹈的意象結合,如在楊麗萍編排的孔雀舞中,利用身姿甚至手指上的舞蹈動作表現出孔雀的動作,營造孔雀富有靈性的意象,從而將舞蹈技巧的展現和和舞臺意象的營造有機結合。
(三)塑造舞蹈形象
舞蹈的技巧和技術的運用目標還是為了民間舞蹈讓人們自娛自樂或者達到大眾娛樂的目的,而在為了達到娛樂的目的,往往需要一個舞蹈形象的塑造,就如同人們想到“太空步”就很容易想到邁克爾杰克遜,民間舞蹈塑造舞蹈形象有利于舞蹈思想和情感的傳遞和表達。因此民間舞往往注重對舞蹈形象的塑造,通過舞蹈形象塑造達到良好的舞臺效果。如《巫舞》中的對朝鮮族祭祀人員形象和祭祀方法的展示,可以緊緊抓住觀眾眼球。
三、結語
我國一共有五十六個民族,各個民族誕生了多種多種多樣的民間舞蹈,對民間舞技術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運用進行探析,有利于民間舞蹈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琳.民間舞技術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06):211-212.
[2]張帥.民間舞技術技巧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運用芻議[J].戲劇之家,2019(01):127.
作者簡介:李丹,湘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