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視唱練耳是目前所有高等院校音樂專業入學考試的一個必考科目,在該專業的高考中占據重要地位。視唱練耳是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樂感為目的,為學生今后學習聲樂和器樂打下基礎。本文將針對音樂高考生視唱練耳展開討論,旨在通過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音樂高考生;視唱練耳;教學實踐
一、引言
視唱練耳是用來培養對音樂節奏的辨別能力、對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對音樂的內心聽覺。由此可見,練耳是學生學習音樂的條件,可以發展學生的音樂聽、唱、識記能力,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自學能力,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自覺性,為更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打好基礎。音樂高考生由于相關的樂理知識基礎薄弱,練耳教學的應用是提高學生音樂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值得我們去探究和應用。高中階段是學生各種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教師要做到正確的引導,通過科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們的審美能力。視唱練耳教學是符合音樂高考生的現階段音樂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可以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增強課堂教學效率,是當下高中音樂教育中值得借鑒的教學方法。
二、存在的問題
在音樂專業教學中,視唱練耳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在教學內容上,它主要通過視唱和音樂來訓練學生的音樂聽覺和音樂思維,培養樂感,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能力,為今后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但是,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由于對課程了解不夠,還是會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是對課程認知程度不夠。視唱練耳通過視唱、旋律音程和聲音和聲音程來檢查學生的音準、節奏和對音樂的記憶力,但是由于視唱練耳培養的周期長、出成績慢的特點,學生容易不重視。其次,是聽覺惰性的產生。由于進行長時間反復的訓練,學生難免出現聽覺惰性,這是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生沒有積極地去感受音樂所包含的情感,在思想上開始產生惰性。最后,是對音樂情感的忽視。音樂的節拍實際上也是作曲人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但是在視唱練耳高中生容易把重點放在音準和節奏上,而忽視了情感的表現。音樂情感是音樂表達的靈魂,視唱練耳與情感相結合起來才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三、音樂高考生視唱練耳教學改進方法
(一)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高中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音調音高的辨別和模仿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比如在節奏訓練中,可以通過教師節拍的快慢來控制學生的游戲速度,讓學生完成對聲音的感知到動作的感知。又如讓學生通過拍手或者跺腳的方式將教師的環節拍復述出來,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既能進行思考,也能通過實際行動演示出來,學生才能學的透記得牢。視唱練耳訓練的目的在于培養耳朵聽覺和對聲樂以及樂器的識別和記憶能力,豐富和提高學生的內在聽覺,加深學生對樂譜的實際理解和對音樂效果的想象能力。視唱練耳這個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是練習其他音樂能力的重要基礎。
(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良好的情境構建是教學順利開展的有效前提,教師在應用教學手段來創設情境時要善于運用生動的形式創造適合教學內容的氛圍,讓學生用心傾聽,展開想象去感受音樂旋律所帶來的美好體驗,最終使學生獲得積極向上的良好情感體驗。音樂教學與教書育人并不沖突,反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相對于像語文課的課堂教學,音樂課更容易使學生代入自己的情感,學生會在歡快的音樂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在悲傷的音樂中也有著自己的沉思,在高亢的音樂中感受到前進的力量,在低沉的音樂中享受著內心的平靜。這就是音樂所帶來的豐富情感體驗。在現代社會,人們已經可以享受到非常好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成了人們的新追求。音樂的奇妙之處在于可以通過旋律、歌詞和演唱方式,來影響觀眾的思緒變化,幾乎沒有人不喜歡音樂,因為音樂始終是傳遞情感、陶冶情操的最佳方式。
(三)通過模仿,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高中音樂課和很多內容都是在引導學生對不同的音樂類型進行學習和鑒賞,大多數的教學內容都與大自然或者日常生活有關,這有利于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容。通過視唱練耳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反復的模仿訓練中音調可以被不斷糾正,以達到樂譜所要求的水平,提高音樂學習能力。校正的過程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在培養學生對各種不同音樂的感知能力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模仿訓練來達到教學效果。
四、結論
總之,視唱練耳的能力提升很難在短時間完成,必須要經過系統嚴格的練習,在這個基礎上再用正確的訓練方法,通過不斷練習提高,從而為音樂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仵興旺.音樂藝考生視唱練耳教學實踐與研究[D].重慶大學,2018.
[2]呂飛霏.高中音樂藝考生視唱練耳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2015.
[3]王睦賢.音樂高考中的視唱練耳教學[J].藝術教育,2013(7):52.
作者簡介:王如意(1980.10.3),女,漢族,籍貫江西萍鄉,學歷為大學本科,職稱為中學音樂一級教師,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中學,研究方向為音樂高考生視唱練耳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