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職的德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哲學與人生》課程起著關鍵的作用。為此中職《哲學與人生》的課程安排上需要不斷地提升課程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本文對中職當中的《哲學與人生》課程進行引導式教學進行分析,從而幫助教學工作者進行合理的教學。
關鍵詞:中職;哲學與人生;引導式教學;教學實踐;案例導入
《哲學與人生》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的是提升中職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程度,并利用馬克思哲學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有著較高的價值性和作用。但是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高效率地進行授課,為此需要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使用引導式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引導式教學的價值
進行引導式教學的主要作用就是讓教師在進行相關科目的教學過程中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在形成了引導效果之后,教師便成功地將傳統教學模式下形成的教學主體進行轉變,不再成為教學過程中的唯一主體,而是將學生從原本的被動式聽講的模式進行轉變,讓學生能夠被教師引導而進行自主式的學習和對問題進行分析。這樣引導式的教學,不僅僅提升了教學的效率,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1]。《哲學與人生》對于中職的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能夠對學生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需要重視起這門科目的教學,不斷地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從而提升學生對這門科目的興趣,提升教學的效果。
二、進行引導式教學的措施
在采用引導式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從教學設計著手,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多媒體以及故事的方式來實現高效率的授課,進而實現教學模式的突破,以此來實踐課堂教學的創新,不斷地提升《哲學與人生》課程的價值性和吸引力。
(一)案件導入式教學
為了進一步的提升中職學生在課堂上對于該課程的理解程度,可以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提升感知程度,因此需要進行相關情景的創設,通過導入案件的方式,首先進行實際案件的描述,從案件的內容以及事后的思考角度來逐漸引出本節課的核心內容,這樣便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對生活實踐充滿興趣,能夠在實踐當中進行哲學的思考和分析,對自身出現的問題以及生活當中發生的事件進行經驗的總結以及分析[2]。對一些重要的事件進行是非觀念的思考和權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舉出的案例也需要是學生熟悉的內容,進而可以提升課堂案例的真實程度,保障讓學生對案件有著清晰的思路。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舉出《中國達人秀》當中劉偉的個人故事,以及王寶強依靠著自身的努力最終成功的故事。這樣學生耳熟能詳的人物可以避免陌生的故事對學生有著較低的吸引力。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所提出的具體問題需要貼合學生的生活以及思維能力,甚至教師需要不斷的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提問,最后再由其他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這樣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實現了充分的思考和分析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徑。只有充分地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多媒體教學方法
現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在課堂的授課上教師可以輕松地進行多媒體教學。同時借助著高度發展的互聯網技術,使得教師在開展《哲學與人生》課程過程中,可以利用互聯網當中龐大的數據庫來進行課前的資料準備,之后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便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但是在進行資料收集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最好資源的篩選工作。互聯網數據庫信息資源龐雜,同時并沒有對信息資源進行分類,為此存在著諸多的擁有負面影響的信息,為此教師需要做好信息資源的把關。
傳統教學方式下,學生對于哲學內容當中的信息概念理解并不理想,甚至長期學習下會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為此需要不斷地提升教學的創新。教師利用對媒體來為學生播放視頻、圖片以及音樂等,使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只依靠著書本,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著靈活的學習方式。教師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更能起到引導的作用。讓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這樣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觀念有著積極的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分地依靠多媒體所帶來的便利性,也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引導者的作用,始終引導者學生的思維和思考方向,這樣便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播放《鐵人王進喜》的紀錄片時,需要及時對里面的人事物以及時代背景進行介紹,讓學生能夠以一個正確的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這樣便可以讓教師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維狀況,便于教師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
綜上所述,在采用了引導式教學之后,對中職學生的《哲學與人生》課程的開展有著較高的價值,能夠有利的幫助學生對該科目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理解,實現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衛平.“哲學與人生”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03):121.
[2]尤佳湄.語義學視角下詞匯教學模式構建——以詞匯隱喻教學為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0):54-56.
作者簡介:白燕(1973-),女,漢族,河南鞏義人,本科,鞏義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