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佳
摘要:18世紀之初,海洋元素的雕塑風格在整個歐洲有著極為快速的發展,海洋元素成為了歐洲風靡一時的雕塑元素。發展至今,海洋元素早已形成了非常特殊的一種藝術創作素材。海洋元素在雕塑中的應用,對于雕塑設計來說是一種具有清新生命活力的展現形式。如今跟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的腳步,本文以海洋元素在雕塑設計的教學為根本切入點,將長期發展以來運用海洋元素的方式、方法做出了相關分析,并且對目前海洋元素在融入雕塑設計中的教學改革方面做出了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海洋元素;雕塑設計;教學改革
在雕塑設計中最早出現海洋元素是以貝殼為基礎設計而來的,這個時期最早可以向前追溯到洛可可時期。洛可可這一單詞是根據法語以及意大利語合并產生而來,洛可可在法國與意大利有著不同的意思,分別為貝克工藝以及巴洛克。根本的意思其實就是一種將貝克以及某些雕塑原料進行融合的一種雕塑設計。如今隨著人們對各個方面的研究與理解不斷加深,尤其在雕塑設計中對于自然元素以及曲線的應用越來越加廣泛,基于此人們對于追求雕塑設計與海洋元素的融合發展腳步在越來越快的進行中。從小到雕塑擺件大到整個雕塑,均能夠體現出人們對海洋元素雕塑的熱愛與追求,標志著人們更加向往自然,更加向往自由。
一、海洋元素在雕塑涉及中的興起與發展
自從18世紀20年代,洛可可藝術傳入中國,直到30年代,逐漸受到中國傳統藝術的影響,在洛可可藝術中逐漸的融入了許多關于東方的元素。不論是在雕塑、建筑還是家具、油畫等領域均有洛可可體現的中國元素。整個融合的過程中,洛可可藝術主要是將傳統的繁復的華麗的花紋保留下來,隨后加入了有關東方藝術以及一些不對稱美的進行組合,使最終發展而來的洛可可藝術變得更加的完整,能夠更加體現出人們向往自由,親近自然的愿望。雖然對于人類來說追求自然的腳步是步調一致的,但是更多的人則喜歡木制建筑和木雕,更喜歡雕塑作品中的陽剛之美。也許是洛可可藝術在雕塑的設計過程中往往利用曲線來造就出不同的柔美感覺,但這就有悖于中國人崇尚的方正嚴謹態度。也許是某些海洋元素具有的低純度以及高透明度的色彩,對于中國人來說顯得過于絢爛華麗;或許是洛可可的整體雕塑建設具有的活潑輕快的節奏并不符合中國人沉穩的生活態度。也許正是因為以上的種種原因,致使我國海洋元素融入雕塑設計發展趨勢相對緩慢。但在目前21世紀的今天,隨著海洋元素的發展,人們對自然追求的熱度不減,因此海洋元素在雕塑設計中定然會有一個全新的詮釋。
二、中國有關海洋元素雕塑的分析
在中國的傳統雕塑發展過程中,其實很早的就已經注重對有關海洋元素的裝飾紋樣作為雕塑的發展,尤其是對于中國傳統雕塑的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經過長時間歷朝歷代的不斷發展,在雕塑中的諸多紋樣中都能夠體現出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國最早使用海洋元素貝殼進行有關雕塑、裝飾以及工藝品是在商周時期,具體的雕塑便是手工匠人利用海貝以及螺殼,根據不同的需求來打磨以及雕刻出合適的薄片,然后鑲嵌在雕塑工藝品當中,或者是對于某些器物進行表面裝飾的作用。這是中國最早時期對有關海洋元素的應用,這種手工工藝最為主要的特點就是“細”字,將需要使用到的貝殼按照特定的方式打磨到符合的樣式,然后再鑲嵌在雕塑工藝品上。設計出的雕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給人們一種非常親近自然的感受。后來這種工藝手法被廣泛的運用在各種木雕、漆器作品當中。當然在其它領域也有著非常重要且不可取代的價值。直至今日在許多雕塑中依然有海洋元素的身影出現。不過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有更好發展的是這類鑲嵌手藝,海洋元素卻并未受到中國人的廣泛認可。
三、海洋元素在融入雕塑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海洋元素融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手段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必須要對教學進行一定的改革,將傳統的課上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只有讓學生對海洋元素有一個積極的探索,充分的發揮自主想象能力,才能設計出更好更具有海洋元素的雕塑作品。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海洋元素,提高自主創造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進而引導學生對海洋元素的進一步探索,從而應用在雕塑作品當中。
在海洋元素融入雕塑設計中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教師能夠重點的培養學生創作思路,將學生自身創作理念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在日常的雕塑設計中,有一個好的設計理念與設計思路,才能夠設計出一款較好的雕塑作品。再加上目前社會上對相關海洋元素雕塑的需求,需要大量有關這類的人才,因此還需要學生能夠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一個更加現代化的發展。因此在海洋元素融入雕塑設計的教學當中,還需要與相關海洋元素技術做一個有機的結合。
四、海洋元素融入雕塑設計教學中的改革策略
(一)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理念
對于海洋元素融入雕塑課程的要求中,需要將技能訓練以及發現海洋元素之美作為基礎的課程,并且還需要在此過程中不斷的對這兩方面進行深化以及升華。對于海洋,有著豐富的海洋元素需要學生積極的發現并發揮充分的想象力,通過發現以及想象結合雕塑課程,運用雕塑技能對海洋元素進行美的發掘。并且還需要進一步對目前的教育資源進行優化。因此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就需要更加注重學生對海洋理論、雕塑技術以及發現海洋美的能力等方面的學習。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傳統的海洋元素圖文并茂的講解給學生,以及講解與海洋有關的知識與海洋元素的發展歷史,這樣不僅能夠學生對海洋元素有更加充分的理解,還能夠在課堂上緩解長時間理論授課所帶來的情感疲勞,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減少學生學習雕塑的枯燥感。
(二)重視改革內容
在實際海洋元素融入雕塑設計的教學的改革過程中,首先就是需要對目前的教學大綱進行一個合理科學的再規劃,明確并滿足社會上所需求的相關人才的有關要求,并針對社會上的需求開展相關的海洋元素雕塑設計的課程。另外還需要在實際的海洋元素融入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增加相關的美學課程,新增設的課程不同于傳統的美學課程,新課程主要的研究對象是海洋元素,并通過學習怎樣才能更好得將海洋元素融入到雕塑設計中,最終使得學生在此方面能夠全面的協調發展,才能夠更好的為社會輸出關于此專業更加優秀的人才。
(三)以學生為主體引導發現并應用海洋元素
首先需要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將教學主體改成學生,其次就是需要老師能夠在課上對學生有一個引導作用。比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已經發現并實際運用到雕塑設計中的某些海洋元素教學過程中,就不能再是傳統的讓學生直接學習,而是通過怎樣發現海洋元素,以及怎樣將海洋元素運用到實際雕塑的有關設計理念,設計靈感依次教學,讓學生一步步的走近作者,并且能夠在課堂上提出一些自己不同的觀點。讓學生與講述的有關海洋元素雕塑的作者有一個共鳴的效果。只有學生感受到這種共鳴,才能夠激發出自身的創作靈感,才能夠更好的將海洋元素與雕塑進行有機的結合。
(四)讓學生充分的理解海洋元素
海洋元素是一個多元的文化意象。通常情況下詩人將大海作為抒情的對象;繪畫者將大海作為畫面靈感的來源與靈魂;時尚界的設計師則是將海洋作為時尚的設計元素;雕塑師則是將海洋元素與雕塑進行融合,設計出的雕塑作品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更加滿足人們對于大自然的向往。通常海洋元素融入雕塑的設計中的教學改革需要有多方面的體現,首先是在造型方面,海洋當中有著豐富的生物種類,海洋生物的種類占據整個地球的95%。因此能夠為學生提供出非常廣闊的設計空間,在學生的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可以是對海洋動物,海洋植物具有的獨特造型運用到實際的雕塑中去,從而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獨特的造型,并且手法大膽、表現直接,能夠在現今快速的生活節奏中讓人們感到一種身心愉悅,舒適安逸更加接近自然的場所與空間。
(五)提升學生對海洋元素融入雕塑設計的藝術意義性
學生設計有關海洋元素的雕塑美不美,主要是在自然性和藝術性等結合的方面。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利用海洋元素作為主體,運用空間形式將所有有關海洋元素的雕塑設計地更加形象,更加具有層次感與立體感。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充分的對學生想象力,審美情趣,海洋價值以及海洋文化等進行培養。
五、結束語
海洋生物是帶自然帶給人們一種豐富寶藏,不論是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事物,還是作為裝飾品或者是在雕塑中的體現,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洛可可藝術所推崇的雕塑設計風格,是以新思想為出發點,將富有想象力和親近自然的海洋元素體現在雕塑設計的過程中,使得整個雕塑顯得更加輕盈,更加具有美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當將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自主發現并運用海洋元素,只有讓學生對海洋元素有進一步的了解,才能夠更好的運用海洋元素設計出更加優秀的雕塑設計。
參考文獻:
[1]趙學強,王鴻雁.雕塑藝術在公共空間內的特定功能研究[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5(4).
[2]馮翔宇.景觀藝術設計中的公共設施設計研究[J].東京文學,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