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在設計實踐類課程中融入虛擬現實技術,進一步提高設計實踐類課程的教學質量,進一步挖掘實踐教學的潛力,實現常規實踐教學的“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實踐教學的“虛”相結合,以“虛”“實”結合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關鍵詞:設計實踐類課程;“虛”“實”結合;授課模式
一、常規設計實踐類課程的現狀
(一)藝術專業設計實踐類課程即包括設計理論又包括設計專業技能的教學,還包括施工方面的實踐操作。傳統的藝術實踐類課程容易出現理論與實際應用能力操作,設計的圖紙過于理想化與實際施工不符,導致設計方案難實施。
(二)學生到施工現場或者工廠現場參觀學習,會受到安全、時間、場地、管理、資金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特別是在施工現場或工廠學習充滿了危險和不可預測的突發事件。另外即使有相對保障的條件可以去施工現場參觀學習,但是不同時段的工期不同,短時間的學習很難學習到全面的施工實踐知識。工廠現場參觀產品種類繁多工藝復雜多樣,很難全面的了解工廠所有產品的實踐知識。
(三)為了提高實踐性教學能力,部分學校自己建設專業的工作室或實訓基地,但是依舊存在很多問題。一方面建設成本和管理成本較高,另一方面也會面臨設備更新不及時的問題。再者由于學校建設的工作室或者實訓基地普遍缺乏行業指導,導致其科學使用率較低,難以保障教學質量。
二、建立“虛”與“實”結合的設計實踐類課程的授課模式
(一)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虛”與“實”相結合的方式,“實”即傳統的常規教學,主要通過理論講解結合案例教學、老師的啟發引導、學生的自主討論、通過理論講授和案例分析教學相結合加深理解。“虛”即虛擬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借助虛擬現實教學平臺,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進行自主虛擬實踐的方式,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中親自動手實踐。
(二)教學手段
在傳統常規藝術實踐教學中多采用黑板重點內容板書、多媒體PPT課件結合視頻或音頻文件講授、實物現場展示或示范教學和典型案例分析講解教學,通過文字結合多媒體動畫文件、搭配案例分析和現場展示示范加深對實踐理論授課內容的理解。在虛擬實踐教學中需要借助虛擬平臺,教師需要根據授課內容自主規劃建設虛擬實踐“基地”,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在“實踐基地”自主實踐。
(三)授課內容
“虛”“實”結合差異化虛擬實踐教學,在傳統常規藝術實踐教學中主要講授課程中的對理論知識進行梳理講解,并對重點知識,難點知識進行深入分析講解。例如家具設計實踐授課中,常規授課旨在家具設計基本概念、家具設計分類、家具設計風格、家具設計流程、人體工程學、家具制作材料、家具結構、家具制作工藝等內容的講解,并對家具結構、家具制作工藝進行深入講解。
(四)教學目標
在傳統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在設計實踐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設計表現效果圖和施工圖繪制的表現方法。虛擬實踐教學注重虛擬設計實踐的實踐能力的理性和感性培養,虛擬現實空間中的實操能力,反復設計實踐修改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重點
在傳統常規藝術實踐教學中,教學重點在掌握設計實踐的基本理論知識、功用性能、經濟性、設計流程、設計風格、設計審美傾向、設計材質、相關制作流程、設計表現等。藝術設計虛擬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重點是學習在虛擬現實技術下在“真實”空間環境下進行設計實踐,在真實環境中檢驗設計方案的可行性、隨時驗證體驗最終的設計效果,并可以不斷反復修改。
三、“虛”“實”結合實踐教學方法推廣應用挑戰
(一)技術挑戰
在技術方面,“虛”課程的實踐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教師未經專業培訓學習很難自行對虛擬現實技術教學資源進行開發設計。并且國內的VR技術發展相對落后很難滿足較高沉浸式體驗,主要存在虛擬現實技術裝備的分布率不夠高,不能隨時隨地進行無線連接,在視覺和觸覺方案反饋開發較少,長期使用虛擬現實技術裝備會出現一些如疲勞、惡心等健康問題。
(二)教學法挑戰
在虛擬現實實踐教學學習過程的監控和學習結果的評估方面給教師提出了挑戰,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學,虛擬現實環境下學生的表現是否在學習很難識別。教師需要開發有效的監控和學習結果評價方案,并可以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給予實時干預和引導,研究學生在虛擬環境下的學習數據,研究借助學習數據有效監控學生學習行為和評價學生學習結果,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表現。
四、總結
設計實踐類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規實踐類課程的授課在自主性、實操性、系統反復練習方面較差,通過“虛”“實”結合的實踐教學,有助于提高設計實踐技能。
參考文獻:
[1]劉德建,劉曉琳,張琰,陸奧帆,黃榮懷.虛擬現實技術教育應用的潛力、進展與挑戰[J].開放教育研究,2016,22(4):25-31.
[2]李勛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虛擬實踐教學環節構建研究——以室內設計課程為例[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0(2):86-92.
作者簡介:范麗麗,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