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時尚零售業的利潤始終遠遠高于一般零售業。不需要店租、減少了中間環節,使電商一度被認為是低成本銷售產品的絕好渠道,傳統時尚零售業也因此經歷了一大撥的關店倒閉潮。經過一段時間的突飛猛進之后,電商的運營成本在大幅增加,沒有超過50%的毛利率基本無法持續經營。無論是傳統電商大戶還是垂直領域的電商也進入了大逃亡時代,流量成本過高,已經成為電商圈的高頻用詞。反之,曾為居高不下的租金所累的時尚零售店傳統降租早已是共識,連地標性的購物中心都在順應此趨勢,給商家更多折讓,不乏恒隆、華潤、瑞安這樣的頂級商場。運營成本的反制引來時尚傳統零售業的春天,消費者中出現了“重返實體店”的跡象。
關鍵詞:零售業;時尚;品牌;消費者
已經成長為社會中堅力量的85后的消費習慣正在創造時尚傳統零售業的新機遇。舒適的家庭環境讓中國年輕一代金錢概念偏弱,偏好超前消費,新興事物接受能力強,更加注重互動式的體驗。消費者的感覺和感受是電商無法做到的,這正是當下實體店逆襲的好時機。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實體店洗牌正接近尾聲。在時尚零售業這塊巨大的市場中,如何能夠重新穩定崛起還面臨著許多的挑戰?關鍵還是在于傳統時尚零售業是否提升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一、致力于線下購買體驗的提高
線上銷售幾乎無法給消費者提供切身的感官體驗,實體店 購物體驗式消費是電商無法替代的。為了加速消費者的回流,他們快速、鮮明地求變,對消費體驗的創新,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強烈需求。傳統奢侈品與時尚零售業巨頭積極應對新興科技給消費者帶來的變化,強化消費者對產品的觸摸等來感受產品質量,面對面地客戶服務和客戶體驗。消費者的線下購買體驗的提高才是時尚零售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一)大數據分析提供個性化服務。大數據和分析工具帶來的好處是不可估量的, 根據客戶行為進行內容個性化已成為數字媒體電子零售商成功的秘訣,現在傳統時尚零售業也在想辦法讓他們的實體商店也能提供類似的個性化體驗。
(二)顛覆體驗的運營新玩法。將實體消費演繹成一種生活方式、精神消費,如日本式的工匠精神,或趣味或情懷的場景體驗,把文化、體驗空間、藝術也搭進來,早已成為國外時尚零售業的慣用模式。上海K11開啟了麥田模式。在這里,不僅有讓人回味的藝術創新,還能找回曾經那最純真的記憶、最淳樸的那種感受。
(三)虛擬與現實結合,提高購物效率。各種黑科技硬件引入傳統時尚零售業,帶來更加沉浸式的購物體驗。如果試穿、搭配變成快捷的數字技術,即可一鍵快速瀏覽自己穿上各種款式衣服的上身效果,還幫助門店節省空間,也給了消費者盡興體驗的機會,而且還吸引更多的年輕的潛在客戶。這樣的消費思路回歸了服裝的本質概念,強調“系列”和“搭配”,很容易引發全套服飾的消費行為,增加銷售額和運營效率。
二、通過互聯平臺把線上流量導入到實體店
在移動互聯時代,點擊量就是口碑值,這是傳統時尚零售業相對于電子平臺的一大軟肋,移動互聯使傳統時尚零售業和電商在這一角度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互聯網元素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實體店開發體系中去,像電子商務一樣便利。不同的是,實體店可以提供個性化、沉浸式的購物體驗——而這是在線平臺所不能比擬的。
三、買手制品牌集成店
85后的社會中堅力量有主張、不盲從,他們在精神上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精髓,在物質上不需要奢侈品的過度包裝,反而追求能夠代表自己內心需求的衣飾。連卡佛的買手制一直受到香港中產階級的喜愛。現在買手制品牌集成店也日益得到85后和90后的追捧,貨品的選擇不是由品牌方決定,而是由買手團隊決策,以時尚買手的眼界和對市場的把控能力,收集世界各國將受人們歡迎的設計師作品,為當下愛好時尚、追求個性的時尚潮人們搜羅世界各地兼具時尚品位及新銳設計的潮流服飾。 買手可以反映市場風格舵手,已經日益成為傳統時尚零售業的核心競爭力和靈魂。個性十足,注重自我表達,注定將把更多個人思考融入未來消費時尚。時尚將不再是設計師或者少數高端品牌的一家之言,而是商家在和消費者互動交流過程中感知消費者端的聲音來獲取的。
四、結語
電商的沖擊讓實體店惶恐不安,這早已經是不爭的現實問題,但是并沒有傳說中那么夸張。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完美的,很多行業的沒落其實是行業自身的問題,是不求思變安守現狀和市場競爭激烈的必然結果。
作者簡介:陳新穎,身份證號為350103197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