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肩負著為國家生產和服務領域一線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基于工匠精神視域下研究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問題,既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豐富工匠精神內涵的有效方式,更是高職院校滿足時代發展需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從工匠精神視域出發,對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及影響因素作了調查分析,從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教育建設維度分析了培育工匠精神的“四維一體”實踐路徑,為當前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某種職業的多種能力的綜合,可以定義為個體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職業能力是指個體通過一系列知識、技能和態度來完成職業任務的能力。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中,職業能力的培養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工匠精神如何有效融入職業能力培養,是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點。高職院校在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教育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可以從職業態度、職業素養、職業精神三個方面切入,深化高職院校育人理念,提高學生職業能力。
(一)職業態度---忠于匠心
工匠精神并不空洞,傳承至今,其所包含的愛崗奉獻,踏實進取等要素在當今職業發展中作用巨大。其一,職業態度主要是指從業人員對自身所從事職業的看法,以及所表現的行為活動,簡而言之,職業態度就是指個人對職業選擇所持的觀念和態度,就本質來說,職業態度就是勞動態度,比如愛崗敬業,踏實認真是職業態度的基本要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必須把工匠精神作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中職業態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二,職業態度是一個人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在工作中持續發展的必要基礎,良好的職業態度需要學校在職業能力教育中重點培養。高職教育的宗旨是面向社會,服務就業,學生所具備的優良的職業態度和較好的職業發展能力是未來取得事業成功的關鍵要素。
從我國高考人才選拔的客觀情況,以及高職院校的招生實際來說,高職學生的普遍狀況是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對學習認同度較低、自我職業成就的動機水平不高,部分學生甚至存在心理自卑感,職業發展動力不強。一是在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中,要引導高職學生做一名優秀出色的技能型人才,建立積極的職業態度,勤學苦練,踏實鉆研,忠于匠心,最終成為行業領域的“大國工匠”。實現民族復興,建設現代化強國,建設制造業強國,不光需要高端的理論人才,科技人才,同樣需要一大批兢兢業業,甘于奉獻的一線高素質勞動者隊伍。二是在國家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基層一線崗位是高職學生的重要集中地,大部分人停留在維持生計,負擔家庭的工作層面,在當今略顯浮躁的社會環境中專注于專業發展,苦心鉆研技術、提高自身技能顯得難能可貴。因此,學校應該特別注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態度里面加強工匠精神觀念的注入,使學生專注于自己未來的崗位工作,以嚴苛的工作標準自我要求,樹立起敬畏工作,敬畏專注的職業態度。
(二)職業素養---凝練匠術
高超技術技能,深厚的專業知識是工匠精神的載體,高職畢業生沒有過硬的職業技能本領,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也就成了空話。崗位技術能力是職業素養的核心要素,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培育需要在職業能力培養中高度重視。
學校在職業能力培養的教育工作中,要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的深刻認識。其一,專業知識是畢業生職業發展的最基礎,必須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消化理解,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自身專業發展的關鍵作用,沒有深入扎實的知識做基礎,自身職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定難以維系,掌握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同樣需要基礎的專業知識打底,不重視專業知識的掌握,必然會影響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其二,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是高職教育的重要任務,技能型人才是我國新時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教育工作中要讓學生明白卓越的技能人才同樣是社會的稀缺資源,同樣可以成就精彩人生。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專注專業技能,提升實際動手能力,多動腦思考,多潛心鉆研,對專業有濃厚興趣。其三,學校要遵照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和職業學校學生自身成長規律,在教育工作中,制定具體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真正讓學生在其中深刻明白自身職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和核心技能,把工匠精神深入落實到教育當中,培養學生的匠術,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三)職業精神---弘揚匠德
職業精神并不是一般地普遍反映社會精神要求,而是側重于反映一定職業的利益及要求,不是在普遍的社會實踐中產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職業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其一,它鮮明地表征為某個職業自身具備的精神傳統和行業從業者特有的心理狀態和素質。工匠精神是說工匠們實踐中對設計匠心獨具、對品質精于追求、對技藝持續改進、為制作專注投入的理想精神追求。其二,它代表的是從業人員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外在表現,展現一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從業過程中對職業的不悔追求和精神理念,泛指社會群體、組織和個人所提倡的,對產品和服務精益求精、臻于完美和極致的一種精神信念。
優秀的職業精神是一個人職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寶貴品質。一方面“把職業視為生命”的工匠精神追求恰恰是職業精神的極致體現。其一,敬業、樂業是職業精神的重要實踐內涵,它要求從業者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尊敬和熱愛。敬業從本質來說是一種文化精神,是職業道德層面的集中體現,是從業者希望通過自身的職業實踐,去實現自身的文化價值追求和職業倫理觀念。其二,敬業、樂業是工匠精神形成的基本前提,一個具備工匠精神的從業者,必然會對工作存有敬畏之心,必然會在自己的崗位上孜孜不倦,勤奮進取。另一方面在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必須把培養職業精神當做重要方面,讓學生切實明白,尊重工作,敬畏工作需要從崗位工作的點點滴滴做起,職業精神不僅是做好實際工作的需要,也是匠德在勞動者身上的鮮明體現。在教育工作中,正確引導學生建立符合時代需要的職業精神,培養匠德是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構成部分。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要義[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25-128.
[2]楊朝暉.工匠[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6:20-22.
[3]王云珠.“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本真的職業教育[J].江蘇教育,2015(44):40.
作者簡介:
楊柳(1985-)男,黑龍江省大慶市,碩士,主要從事化工機械、化工制圖、學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對專兼職輔導員選聘、培養、管理和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