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珊珊
摘 要:多媒體作為主要的教學輔助手段,對于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能夠促使學生在師生交互狀態下使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更有效率,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課堂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從而保證教學目標更好地實現。
關鍵詞:中職語文 多媒體 有效性
中職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多的問題都需要教師去一一解決,例如:課堂上學生們沒有積極性、學生不主動參與學習和交流、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程度不平均等。但教師依舊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導致了學生上課沒有興趣,教學課堂上死氣沉沉、教學環節枯燥乏味。因此,我們應該及時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課堂上,可以大大改善教學相關問題,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多媒體教學的概念
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核心,將語音、圖像、視聽等技術融合在一起。通過計算機中代碼的應用建立一個集合關系,讓其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所謂多媒體教學就是以教材為主,多媒體為輔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換句話說就是教師利用多媒體,將課本內容與教師思想進行整合,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視頻或資料,便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提升課堂效率,減少教師教學負擔,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中職生整體語文教學水平。
二、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
(一)營造良好氛圍。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基于此,就需要中職語文教師轉變觀念,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讓學生由課堂“配角”或“龍套”上升為教學的主體,讓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從手機、電子書中脫離出來,回歸到課本中,回歸到課堂上。
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制作教學課件、創設教學情境等,可以讓靜態的、虛擬的、無聲的語文知識得到動態化、實物化、生動化和形象化展現,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抓牢他們注意力的有效方式,應引起教師的重視。
在中職語文教材中,選錄了很多名著名篇,旨在通過這些名著名篇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但學生對這些名著名篇并不“感冒”,他們更愿意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閱讀娛樂新聞、網絡小說等方面。在面對這一現狀時,教師不應一味埋怨社會因素的影響,而是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和策略,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將社會因素轉變為一種嶄新的形式,使劣勢變為優勢。例如我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就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在上課之初,我選取了《紅樓夢》影視片段,并在其中加入了一些個性化語言彈幕,這種新穎的方式,讓學生眼前一亮,給他們耳目一新之感。課堂中除了視頻中人物對話、音樂之聲外,再無其他雜亂之聲。待影視片段播放完畢之后,學生均產生了意猶未盡之感。此時,我說了一些電視片段中沒有,書中才有的精彩片段,抑揚頓挫的音調、繪聲繪色的講述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我剛想告訴他們翻開課本時,學生都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了。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求知欲。傳統教學說明文中講授會圍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來展開,無疑給學生帶來的是枯燥無味的感覺,缺乏形象感,甚至讓學生厭惡學習說明文。例如在講授《中國,水的困惑》一文,首先想到激起學生的興趣,為他們播放了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其中一期的片段:“兄弟團”跟80位西安合唱團的成員們在延安,在黃河邊和著黃河奔騰上演的“真·黃河大合唱”——《保衛黃河》。隨著激昂的音樂聲和黃河的奔騰聲充斥他們的耳朵,那骨子里流淌著的黃河血液也隨之澎湃起來,久久不能平復。接著,播放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中國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片段,在片頭曲《長江之歌》的引領下,讓學生感受長江的宏偉、壯麗,最后我又播放了一組各種水資源被污染的圖片,這些觸目驚心的圖片,與之前的長江的美麗、黃河的壯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心靈上的震撼,進而進入課文內容,讓學生自我感知我國變為貧水國的原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水資源的嚴重問題,找出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從我做起,從小做起”,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增加了拓展語文教學的信息通道,同時直擊心靈地視聽感受,使學生能感受全文,達到教學目的。
(三)通過聲音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課堂內容通過動聽的聲音、奇妙的動畫和豐富的情節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知識點,形成視覺表象、聽覺表象、嗅覺表象和味覺表象等,突破課堂教學局限,打破學生理解能力和知識面寬窄的制約,將豐富的表象轉化為學生的內在知識,增強學生理解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通過感性知識的傳遞,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技能。
(四)把握教學重難點。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死板的教學內容通過具體的形象展示鮮活的呈現給學生,具有層次感,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給教師提供了發揮的空間,同時也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拓展學生思維。教師在講解某些重點內容時,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通過循序漸進誘導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王維的詩歌《使至塞上》時,教師可以抓住詩的重點意向: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給學生播放類似的電影或者視頻片段,讓學生體會這種“詩中有畫”的美感,然后在讓學生根據所見所想自由發揮,體會詩句內涵和詩人的情感,達到鑒賞古詩的目的。學生對詩句心領神會的過程就是發揮想象力不斷創新的過程,不僅開拓了學生思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美感和語文素養。
(五)注重課堂模式的設計和課堂反饋。想要進一步完善多媒體教學的運用,我們要不斷完善課堂模式,時時注意課堂反饋。
1.積極完善現有模式。我們應當關注時事熱點,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比如,他們喜歡什么樣的文化類節目,我們能否依托多媒體技術在班級中為他們打造一個喜愛的節目形式。也需要不斷搜集相關的資料,找到現有的不足,針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對比,然后是認真而細致地修改原有計劃。
2.悉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在這個方面,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廣開言路”,在平時的學習中多關心學生的心理成長,了解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因為學生是課堂最直接的體驗者,能夠給出最真實的意見反饋。針對一些不愿當面提出意見的學生,我們也可以設置“悄悄話”時間,在特定時間讓學生將意見交到辦公室,采取匿名形式,這樣也能幫助我們了解學生最真實的意見反饋,讓他們在袒露心聲時更加真誠。
三、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教育結合是時代的必然要求。多媒體是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著人工無法比擬的優點,教師要善于運用,不斷對其進行考察,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條件。教師要以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為教學指導,轉變教學角色,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多媒體的強大功能下,品味語文的藝術美,探索語文的神奇魅力,提高語文素養。對于教師來說,多媒體教學不但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還可以給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料。對于學生來說,多媒體教學方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保障。另外,在如今互聯網的時代,當學生遇到問題又無法與教師立即溝通時,上網查詢也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課堂教育上,可以充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中職語文教育進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