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騰飛
摘 要:思政教育在高校的發展已進入了全面深化推進的階段,其中心理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能夠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其在高校思政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關鍵詞:心理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
一、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深化和豐富了思政教育的內涵
(1)心理教育能積極關注和解決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
在處理高校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時,思政教育常認為問題出在學生的認識與思想上,教育習慣性的側重于理論灌輸、行為糾正等,忽略學生成長問題的因素。而心理教育則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利用相關原則和技術,例如:共情、積極關注等,與學生共同進退,學生自然更易接受。
(2)心理教育能有效激發高校大學生的潛能
心理教育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問題進行教育輔導,通過教育引導學生情緒管理、挫折應對、適應發展等成長問題,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心理教育不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而且教會學生怎樣去適應社會,合理制定計劃,使其在社會生活中得到發展和成長。
(3)心理教育能有效提升高校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是人適應社會的重要素質。以往的思政教育只強調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忽視了人際交往并非只是道德層面上的對與錯,是與否,更多的停留在了學習交際技巧水平層面。然而心理教育則通過了解學生交際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引導學生自我認識與自我接納,提升學生自信心,進而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二)補充和完善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在以往高校思政教育中,主要是通過疏導教育法、比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方法,在貫穿國家意志并滿足社會需要的基礎上進行的宣傳和灌輸。心理教育的出現,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心理教育的方法與原則,將“共情、傾聽、尊重”等技術方法,以及心理咨詢的“接納、教育、支持”等基本原則,運用到學生思政教育實踐中,極大完善了思政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三)拓寬了思政教育的渠道
(1)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
高校部分學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價值取向扭曲等問題,在解決此類問題時,思政教育往往對突發事件的預見性不足。通過心理教育,則可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從學生的角度關心、理解他們,共同尋找問題的原因,切實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預見性。
(2)鞏固了思政教育的科學性
心理教育通過科學的技術手段和方法,以及貼近實際的內容,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與道德水平,進而積極推動思政教育的科學化進程。
(3)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以往高校思政教育中,主要是思想意識的灌輸,使得思政教育過于形式化。而心理教育的應用,通過學生社團開展多形式和多渠道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有效增強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解決了以往思政教育工作中無法解決的諸多間題,使得學生的德育管理有了較深的拓展,進一步增強了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二、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研究
(一)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教學體系的運行要實現統一
從本質上說,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教學目標是相同的——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為國家培育高素質人才,本文所說的兩者教學目標的確立要統一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高校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應該實行統一的教學管理,教師崗位考核、教學目標確立、教學課時編排都應該協同管理,從而確保兩者的融合不僅僅是浮于表面,鑒于當前教育學院與思政學院在高校是分開設立的,因此建立聯合管理機制是可行之策;第二,為順利達到目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為一體的思想交流室,以解決學生遇到的思想困惑與心理障礙,尤其要重視就業、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咨詢與思想開導。
(二)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教學內容的設計要相互滲透
如前所述,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雖然專業領域不同,但是存在諸多共同點,其原因在于教育主體一致,因此在兩者的教育內容上要注意相互滲透。一方面,在思政教育上要重視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如學生不僅會遇到政治信仰上的迷茫與矛盾,而且還會在道德、品行、法制觀念、生理健康方面存在疑惑,這些矛盾與心理障礙交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遵循心理學的學科規律,要充分從學生的認知、情緒、人格、行為、社會關系來處理教學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同時在思政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如要先易后難、盡量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多采取一些實際的案例來引發學生的交流與溝通等;另一方面,在心理教育的課程內容設計上,要重視對人生理想、信念信條等價值觀與世界觀內容的講解與引導,要立足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來推動其心理健康目標的實現;總而言之就是要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手段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再融合思想引導,最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三)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教師的培訓及考核機制要明確
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共生發展,關鍵還要依靠廣大的一線教育工作者,他們是實踐人,因此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教師素質的提升機制必須要明確。第一,要提升教師素質,適當的提高教師入職門檻,力爭尋找心理學與教育學相交叉的復合型人才,為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奠定基礎;第二,要建立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老師之間的溝通機制,相互培訓、交流、學習機制要完善、科學、可行,使得教師真正能適應這兩種教育的初步融合,進而提升教學效果;第三,要加強對高校輔導員(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強化其兩個教育領域的實踐能力,因為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角色,必須充分重視這一群體在兩種教育領域的知識把握,并定期對其考核。
參考文獻:
[1]李玉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研究[J].青年與社會(上),2014(5).
[2]張思亮.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優化高校思政工作的途徑探索[J].現代企業教育,2014(22).
[3]谷子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途徑研究[J].現代交際,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