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穎 柴玉梅

【摘要】目的 了解情感宣泄在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抑郁情緒與社會功能改善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對14例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實施情感宣泄干預的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結果 干預后患者抑郁情緒與社會功能均得到了明顯改善,與干預前比較有統計學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予以情感宣泄干預可促其心理狀態得到調整,改善社會功能,利于疾病預后,有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情感宣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心理狀態;社會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9..01
雙相情感障礙即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且存在抑郁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病癥復雜多變,使患者身心均遭受折磨,積極采用藥物治療的同時,需通過情感宣泄來促其心理狀態得到改善,能做到行為的合理控制。故而我院結合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實際,對其實施情感宣泄干預,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將干預過程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并作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接診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中選取14例作調查對象,其中男8例,女6例,年齡27~43歲,平均(37.2±0.4)歲,病程0.4~5年,平均(3.1±0.2)年,均滿足《精神病學》[1]中雙相障礙診斷標準,排除妊娠與哺乳期婦女,或伴有嚴重軀體疾病者。
1.2 方法
(1)支持性心理護理
主動和病患接觸,給予病患同情、關心、接納、理解及支持,鼓勵其將內心感受抒發出來,掌握其心理狀態,結合不同心理特征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
(2)制定情感宣泄空間
①干預前由通過病歷查閱,掌握病史,完成風險因素評估與識別,和病患作一次深入全面的交流,了解病情,為病患講解控制與疏瀉自身情緒的方法,實現心境調整。
②將病患安排在一個安全和受保護的環境里,經合理引導選擇自己適應的方式[如宣泄設備(吶喊宣泄儀與物擊宣泄儀等)]的使用進行情緒發泄,發泄時間15~30 min,3次/周,18次為1療程,使患者將內心矛盾、過剩精力和痛苦情緒體驗得到釋放,促心理壓力減輕,達到緊張焦慮情緒緩解的效果,使心情恢復平靜。發泄結束后趁機為幫助患者進行積極、正確觀念的塑造。
③制定發泄治療記錄單。將病患在發泄治療期間的表現(如發泄治療的主動性、態度、治療時間、合作程度、有無沖動行為等)做好記錄,每次治療后均聯合上次治療情況做好評價與總結。
(3)心理健康教育
結合病患病情特征開展個性化心理健康教育與康復訓練指導。①入院早期:重點為病患與家屬進行病情、治療方案、安全風險以及疾病預后相關內容的講解,獲得家屬與患者的配合和支持,使病患與家屬主動參與到干預過程中;②癥狀緩解期:結合病患實際情況為病患講解病因、癥狀、治療護理、用藥重要性與可能產生不良反應等的講解,使患者與家屬明確治療的意義,并鼓勵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對患者表現出的狂躁等情緒給予包容;③康復期:鼓勵病患做好康復訓練,告知患者出院后也應長期堅持用藥,定期復查,囑咐家屬做好藥品管理、家庭護理、病情觀察等,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幫助患者到院治療。
1.3 觀察指標與統計學方法
對患者實施情感宣泄干預前、1療程后的抑郁情緒與社會功能進行比較。其中抑郁情緒主要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RDS)進行評估,總分35分,分值越高代表抑郁越嚴重。社會功能采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進行評定,量表包括10個項目,每個項目0~2分,0分即無異常或輕微缺陷;1分即存在功能缺陷,2分即存在嚴重功能缺陷,所得分值越高,表明社會功能越嚴重。調查記錄的數據值以SPSS 18.0統計學軟件給予處理,抑郁情緒與社會功能均使用(x±s)表示,采取t檢驗,P<0.05代表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從下表1里記錄值得出,實施情感宣泄干預后患者抑郁情緒與社會功能均得到了明顯改善,與干預前比較有統計學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本文中的14例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采用情感宣泄干預后抑郁情緒與社會功能均得到了明顯改善,與干預前比較有統計學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凸顯出了情感宣泄干預的應用優勢。故而我們認為情感宣泄作為一種低成本高收益的輔助療法,應用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治療中更利于疾病預后,應用前景可觀。
參考文獻
[1] 沈漁邨.精神病學[M].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任紅梅.淺談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10):250-251.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