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 劉洋伯 丁程奕 陳敏

【摘要】目的 對急診急救醫療中質量管理問題進行分析并研究具體對策。方法 擇取2016年7月20日~2018年7月20日我院開展急診急救醫療的78位患者開展研究,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擇取患者劃分為對照組(n=39)和觀察組(n=39),對照組人員采取常規質量管理,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質量管理。對入選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開展對比研究。結果 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2.56%明顯低于對照組25.64%,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分析急診急救醫療中質量管理問題,研究具體對策,可有效減少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概率,對患者安全性有提升作用。
【關鍵詞】急診急救醫療;質量管理;問題分析;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R1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9..01
急診急救醫療相比于其他科室具有復雜、多樣的特性。其涉及醫學范疇廣,不可預見性強,因此意外事件發生情況較多,數據[1]顯示,提升急診急救醫療中質量管理對患者安全有保障作用。因此本文以我院開展急診急救醫療的78位患者開展研究,部分人員采取常規質量管理,部分采用針對
性質量管理,對入選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開展分析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6年7月20日~2018年7月20日我院開展急診急救醫療的78位患者開展研究,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擇取患者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名。對照組男24例(61.54%),女15例(38.46%),年齡21~62歲,平均(41.98±5.29)歲。觀察組男23例(58.97%),女16例(41.03%),年齡20~62歲,平均(41.64±5.81)歲。擇取患者資料對比差異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對此研究均為自愿參加。
1.2 方法
對照組人員采取常規質量管理,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質量管理。對照組人員采取基礎檢查、查房等常規管理,觀察組采取急診醫療隊伍管理,其中隊員均經專業知識培訓及技能指導,開展定期考核,隊伍配置固定且由年長醫師帶隊。完善醫療設備,定期開展急救器械講解及測試,急診醫療團隊中所有成員均有獨自開展急救能力,且確保態度親和、不慌張,遇到問題能夠及時處理。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定期開展會議探討醫療中出現的問題,研究解決方案,并以此為依據開展醫療措施。加強夜巡等管理,規范醫療流程,確保患者安全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擇取患者入院后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并予以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創建Excel數據庫開展數據分析,軟件應用SPSS 20.0,計量資料采取獨立樣本t檢驗,示以均數方差,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示以百分率,P<0.05為差異較為顯著。
2 結 果
將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結合臨床數據及相關研究[2-3],對急診急救醫療中質量管理問題進行探討,發現其中團隊人員流失較嚴重,急救認知不足,質量管理及醫療流程存在漏洞,設施較為陳舊、規章制度還需完善。針對上述分析結果,本院開展針對性質量管理,對其管理效果進行分析。
本研究中,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2.56%明顯低于對照組25.64%,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針對性質量管理下,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得到改善,患者安全性得到保障,對患者及醫院醫護人員均有積極影響。其原因可能在于分析急診急救醫療中質量管理中出現的漏洞,以此開展針對性管理,從而提升管理質量。患者得到優質的急診急救醫療質量管理,因此安全性得到保障。分析其問題,結果表明建立固定且素質高、技能知識掌握程度高、應對能力強的醫療隊伍對急診急救醫療中質量管理有提升作用。同時對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對急救流程進行優化,能夠確保患者安全性,對患者急救開展有積極影響。在相關學者[4]研究中,建立優質團隊、規范流程、加強質管、以人為本是提升質量管理的重中之重,與本研究比較無明顯差異,本研究中對策實
用性較強。應用針對性質量管理后,對患者急救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分析急診急救醫療中質量管理問題及對策,并開展針對性質管,可提升患者急救安全性,對患者生命有保障性,同時可提升急診急救醫療質管質量,對醫院發展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孫 凱,張勁松.急診醫療質量控制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和對策[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1):53-55.
[2] 宋守升,宋 倩.淺析急診醫療質量控制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4):333.
[3] 申秀蘭.淺析急診醫療質量控制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2):333.
[4] 王文英.急診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33-34.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