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麗
摘 要:國內小學教育的改革以強化學科綜合性為主要方向,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核心,語文教學的綜合性更要從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學習適應性出發,強調以學生的學習基礎為基準,調整小學語文教育的方針。本文基于小學五年級教育的現實情況,分析了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現的自我特征,并為小學語文綜合性教學的改良提出了相應方案,以幫助進行對教學改革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五年級;綜合性教學
引言: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普遍具備最簡單的認識技能,小學語文教學在其學習過程中起到建立文學素養基礎的作用,幫助其形成對文學的基本認知,并掌握在遣詞造句、閱讀理解、基礎寫作等方面的語文技能。對于小學語文綜合性教學的改良,必須深刻分析現有的教學體系下存在的問題,根據小學生的特征進行具體的調整。
一、現存問題
(一)常識教育淺層化
在小學語文的現行教學體系中,對于學生在常識性的文學知識方面的教育重視程度較低,往往浮于對部分名詞概念的了解,而未深化對其產生背景、應用范圍等層次上的教學[1]。
(二)題型練習跳躍化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學生對于各類語文題型的掌握歸結于重復的刷題,將對學生技巧、經驗的掌握徹底交予學生的刷題行為的反復進行,教師在語文技巧的教學中趨向邊緣化。
(三)作文寫作疏離化
小學生的作文教學對于作文范文的過度引導,使小學生在敘事題材方向上趨向同質化、疏離化,濫用范文中的高分題材,使得小學生的寫作脫離自身生活經歷,缺乏真實性。
二、完善措施
(一)加強文化熏陶,落實知識掌握
語文學科的教育從不是簡單的名詞解釋,對于學生學科水平的評判標準也從不該單純以名詞解釋的標準性、記憶的數量作為粗糙的計量標準。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深刻意識到語文學科的高度人文主義色彩,強調其在小學生文科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性。要拓展語文課堂教學的知識范圍,針對于五年級學生已經基本形成的認知能力,可以適當增加在文言文、當代小說等文體方面的閱讀教學。例如,可以在小學集體的課前自習時間進行對學科拓展內容的材料發放,并組織由課代表帶領班級進行對相應的文章的集體誦讀,豐富五年級學生的學科文化環境,以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強化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拓展教材的方式,能夠令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得到全面的提升,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2]。
(二)細化練習過程,促進自我思考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體系中,由于語文科目的題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性與解題模板。因此,教師往往重視對于題型的反復練習,強調學生要通過數次相同題型的練習掌握同類型題目的通用解題思維,以多次做題的體驗形成對于該類題目的機械式記憶。該練習方式存在簡單、高效的優點,但在對學生的長期發展方面極為不利。機械式的練習的確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對某一做題模式的經驗,但在長期的刷題中,學生的做題思維容易僵化。例如在五年級《楓橋夜泊》一課的教學過程中,誘導學生進行對詩人為何而“愁”的疑問的思考,是一大重點。若學生單純從“夜半鐘聲到客船”這一句來分析,簡單分析出其中的詩人漂泊的寂寞感覺作為解答,將會導致學生單純以意象作為分析的標準的思維習慣。小學教師必須對詩人的生平背景進行介紹,點出張繼求取仕途功名后多次輾轉他鄉的經歷,挖掘詩人心中寂寞與愁思的根源在于其思鄉之情。通過細化教學中的練習過程,結合詩人生平與時代背景以對意象的分析,促進對學生的文本綜合思考能力的培養。
(三)強調親身體會,追求真情實感
小學生作文的初衷是令學生掌握表達自身情感的方式,通過小學階段的記敘文寫作,反映出學生經過文學的學習、閱讀的經歷、生活的體會后自身精神世界的成長。正是學生作為獨立個體所具備的獨特個人生活經歷,決定了其文章的內容、情感思想的指向性會有所差異。在這樣的前提下,小學生作文教學對于優秀范文的過度引導,誘導學生學習其遣詞造句方式,甚至照搬其語段的教學形式明顯有悖于語文教學的綜合性發展的原則,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事實上,學生在作文方面確實應得到指導,小學生語文作文教學必須將指導方向限制在對于學生在成語、詞語的應用方面,對不涉及學生個性化表達,僅為文章的文學性做出方向的指引,讓學生了解如何寫優美的文章。而同時,要鼓勵學生將自身親身經歷融入寫作,從自己的真切的感悟中提煉合適的思想使作文的思想水平更上一層樓,以真情實感確保作文的真實性,讓小學生的作文不再成為千篇一律的范文寫作。
結束語:
面向五年級學生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體系建設上要重視學生逐漸形成的認知能力,要強調對其人格的尊重。通過深化知識層次、細化練習過程、引導真實寫作等方式,拉近學生與語文科目乃至與文學之間的關系,強調人文科目的綜合性教育,幫助學生實現語文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謝大根. 試論小學五年級語文綜合性教學研究[J]. 新課程(小學),2017,56(10):67-68.
[2]佚名.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設計的實踐研究[C]//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 2018,45(5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