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強蓮
摘 ?要:在教學活動中,復習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復習效果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整體的學習效果。因此,本文將談一談應該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復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復習;教學策略
顧名思義,復習主要就是指重復學習過的東西,從而加深對這些內容的印象,使其在腦海中存留時間更長一些的活動。通過及時有效的復習,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將已學的知識建立橫向聯系,改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熟練掌握小學數學復習方法,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復習計劃。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復習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激發復習意愿
由于復習活動中主要的學習對象是已經學習過的知識,而學生對這些內容通常已經沒有新鮮感,所以在知識復習中,一個較為明顯的問題學生普遍缺乏學習意愿。因此,為了提升復習效果,教師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性的復習策略,以此來改變傳統的復習方式,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復習活動中。
以《四則運算》這一節的復習課為例,在引導學生復習四則運算的相關內容時,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復習意愿,我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一個名為“24點”的課堂游戲。游戲的規則是:學生從一副沒有大小王的撲克中任意抽出四張牌,然后利用四則運算的方式將牌面數字計算為24。最終,通過課堂游戲的練習方式,有效增加了復習活動的趣味性,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為復習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重新整合知識
復習活動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就是將瑣碎的知識系統化,尤其是對于數學學科而言,其知識系統內部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所以系統化的整合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提取。因此,在小學數學復習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做好知識的梳理與總結。這樣一來,可以使數學知識以更加清晰的體系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有效促進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知識理解。
在《圓》這一章節的復習中,我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對這一節的知識進行了整合。其基本知識體系如下:第一,圓的認識。在這部分內容中,主要講解了圓心、半徑、直徑等圓形的基本特征。第二,圓的周長。圓的周長主要包括圓周率、圓形周長的轉化、周長公式、半圓周長等內容。第三,圓的面積。這部分內容主要講解了圓的面積、圓環的面積、與圓形周長相等的平面圖形的面積關系。最后,我又進一步梳理了圓形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之間的相互關系,如:r擴大3倍,d也會擴大3倍,c也擴大3倍,s擴大9倍。最終,通過知識的整合,使學生對這一章節的內容有了更為全面的理解。
三、實施分層復習
分層復習實際上就是一種在班級授課制條件下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課堂復習策略。教師應該明白,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會逐漸在各個方面產生較為明顯的差異,而知識理解能力的差異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復習時,教師應對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并提出差異化的復習要求。這樣一來,可以使復習過程更加符合每一個學生的實際特點,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水平之上取得一定的進步。
同樣以《圓》這部分內容為例,在引導學生進行復習時,我設計了一些練習題。在復習過程中,我在設計練習題時進行了一定的分層。比如這樣一道題:一個圓形水缸內側直徑為100厘米,已知水缸的厚度為5厘米,求:(1)內側圓形的面積是多少?(2)如果要為水缸制作一個蓋子,要求蓋子恰好能蓋住水缸外沿,那么蓋子的周長是多少?(3)現在要為一個正方形水缸制作一個蓋子,如果這個蓋子和圓形蓋子的周長相等,求正方形蓋子的面積面積是多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選擇具體的問題。最終,通過這種差異化的復習方式,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四、強化知識應用
復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加熟練的掌握。考慮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所以復習活動應盡量避免局限于書面知識的練習中,而是應該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課下實踐活動,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進行更加深入的知識理解。
如:《扇形統計圖》這一節主要給學生講解了繪制扇形統計圖以及從扇形統計圖中提取信息的方法。于是,在相關知識的復習中,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實踐任務,要求學生調查本班同學的平均每天的課外閱讀時長,然后將調查得到的數據繪制成扇形統計圖,并根據扇形統計圖分析本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最終,通過這種復習方式,有效強化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總結來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復習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充分重視復習的作用,并采用更加恰當的復習指導方法,以此來保障復習活動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胡濟好. 小學數學有效復習的策略[D]. 江西省永修縣外國語學校,2018.
[2]陳繼林. 數學復習課教學的幾點體會[D]. 才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