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保華
摘 ?要:初中物理基礎知識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強、知識點繁雜且聯系緊密的特點,而實驗方面具有數量多且部分物理現象與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的特點。這導致學生感覺物理學習難度大,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十分困難。加之當前教師應試為主的教育理念與填鴨式教學方法的影響,不僅加劇了學生學習上的困境,還導致學生缺乏物理學習的興趣。通過研究教學實踐發現,在初中物理課堂開展生活化的教學,能有效緩解這些現象,實現初中物理教學的創新發展。基于此,本文討論了開展生活化物理教學的有效方案,希望對教學有所助益。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有效方案
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
目前初中物理教學缺乏必要的生活化元素,導致學生“知難而退”,教師“步履維艱”,這體現在如下幾點:
第一,教師以應試為教學目標,以填鴨式模式為教學方法,這導致課上教師以物理知識的理論灌輸為主,要求學生識記公式、概念與原理。但由于教師缺乏必要的生活元素的融入,導致學生無法將物理概念與生活相聯系,因此學生缺乏對物理知識的深入理解,這導致學生的理論基礎并不扎實,生活化教學開展缺乏區良好的實踐基礎。
第二,由于教師在應試與升學強大的教學壓力的影響,導致教師為追求進度將實驗課程簡化為直接告知學生物理概念、實驗步驟、結果。這導致學生無法通過具體的實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印象,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被忽視,學生無法利用所學知識,在生活中開展實踐活動,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良好的體現。
二、初中物理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方案
(一)物理課堂生活化教學
教師要用生活化的語言、細致鼓勵的態度構建和諧生動的課堂氛圍,為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實現物理教學的創新發展。首先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用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導入課堂知識。例如學習摩擦力時,教師可詢問學生,自行車輪花紋為什么凹凸不平?自行車是靠什么實現剎車與穩定的呢?通過這樣生活化的情景啟發學生的物理思維,為接下來生活化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課堂環節,教師要以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實際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教學語言要具有邏輯性和條理性,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物理嚴謹的學科態度;但要注意物理概念具有抽象性,且與初中生的實際生活距離較遠,學生很容易因缺乏生活經驗導致無法理解,造成學習興趣的缺失。因此教師要借助生活化的教學語言開展物理課堂教學活動,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使物理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學生因此能夠更輕松地接受物理知識和認識物理現象,輕松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用諺語等解釋部分物理現象。例如在解釋平面鏡成像原理時,教師可結合諺語“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引導學生展開思考。
(二)物理實驗生活化教學
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生活化元素的有機融入。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性格特點與認知特點的了解,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現象、實驗用具等,幫助學生理解晦澀難懂的物理實驗。例如在學習壓強時,教師可選用礦泉水瓶和雞蛋這些生活常用物品做壓強實驗。例如學習冷凝現象,教師可通過眼鏡在冬天結霜這一生活現象,減輕學生對冷凝的理解難度。
(三)創新課后學習形式,將生活化延伸至課下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質的學科,因此必要的課后實踐環節十分重要,教師也應該結合課后實踐環節將生活化教學延伸至課下。首先,課后作業是教師檢驗與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物理教學最重要的一環。傳統的作業形式以筆頭作業與重點知識的識記為主,教師可通過融入生活化元素對此展開創新。例如以光的折射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課下完成實驗性作業,要求學生把一支筆斜放在盛滿水的杯中,觀察產生的現象,寫出實驗步驟與結論。通過這種直觀的體驗,學生輕松地加深了對折射知識的印象,學習的興趣也因此明顯加深,學習的效率要遠高于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其次,教師也依托物理知識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擴展知識面的機會,同時在實踐中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得到了有效的培養。例如,教師可組織科技館一日游,利用科技館豐富的實驗設施擴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是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要求,是培養現代化人才的必然選擇。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育思想,創新教育理念,通過在物理課堂、實驗教學環節使用生活化的語言,高效實現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課后學習環節,通過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創新課后作業形式等,將生活化教學延伸至課后環節。教師也要不斷加強自身實力,用自身先進的思想與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斷促進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侍明虎.“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127.
[2]張志平.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