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歷史教學要結合生活、培植學生樹立全球史觀以及注重人文關懷和要讓學生認識到為什么要學習歷史幾個提高歷史課堂效率方面的問題,最后對如何深化知識探究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課堂效率;全球史觀;人文關懷;知識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8-011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8.112
學習歷史的興趣需要激發,我發現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歷史,認為歷史學習無關緊要。因此要巧妙引導學生,改變這一現狀。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歷史知識,要把學歷史課講得生動活潑,充分挖掘歷史素材,把歷史課講得生動有趣,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心,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動機。我們中國歷史源遠流長,這是我們歷史學科的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這些歷史史料,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產生學習歷史的愿望,但是歷史史料很多,教師要善于選擇有典型性的作為教學素材;有了教學素材,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結合學生的心理狀態,根據課本的內容,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和信息技術,把這些知識有效融合起來,一起為課堂服務,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觀看中國歷史相關的影片或者片斷,看完后提出問題:“哪一部影片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一提問,很多學生津津樂道,打開了話題。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的效果,只有提起了興趣,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學習歷史,才能提高歷史學習的課堂效率,學習和生活要聯系緊密,學習歷史一定要用歷史的發展眼光去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邊學邊用。如果學習歷史能上升到和生活結合的層面,這樣的學習才是成功的學習,以史為鑒,可以知今古,可以做一個智者,可以用學習到的知識馳騁人生,成為一個更有價值的人。
教師教學,應用良好的教學手段、改良教學方式,以此推動學生,使之掌握知識的能力。鼓勵有技巧地學習歷史,讓學生掌握難點重點,可采取藝術的記憶方法,從而減輕他們的負擔,讓學生掌握看清歷史發展的方向;學習歷史、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鑒往知來,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方向,針對歷史,學會巧妙判斷,提高對世界史和中國史的掌握能力。
現在全球一體化,生產力高度發展,世界各國頻繁聯系,我們教學歷史更要高瞻遠矚,開闊自己的視野。學習歷史要具有廣闊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全球史觀,增強學生的個人價值觀念,以期他們學有所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優秀人才。
任何事情要善于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要敢于放手,養成學生自學的習慣,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改變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圍繞課堂的知識,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活潑的教學,切忌課堂死氣沉沉。保持學生的靈氣,對學生多一些人文關懷,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學習歷史能夠讓人明智,因此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要明智地學習,師生雙方進行密切配合,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以人為本,教師作為輔助,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讓他們在快樂當中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收獲和興趣,讓每一個學生在精神方面都得到滿足。
歷史是人類的記憶,學習歷史、了解歷史事實,看清楚歷史發展變化的原因,認識到歷史演變的結果,通過學習,全面地認識歷史,理解歷史。我們站在今天,縱觀歷史,正確地認識到歷史對我們提出來的任務和要求,讓我們學會怎樣去了解歷史,怎樣去正確對待歷史上的人物。歷史記載著前人的活動,生活的文明,我們學習歷史,可以看清楚歷史發展的規律,對歷史能夠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解,使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能夠看清一些事實的真相,并且可以賦予現代生活新的意義,這是我們學習歷史的真正目的。
我們學習歷史,以課本為中心,依據文字史料,要認真地去解讀每一個細節,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解讀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并且學習也是一個反復的過程,認真地去思考,審慎地去分析,找出文字史料之后的歷史,從而認識到歷史知識的寓意,在解讀的過程中,認真地提取信息,經過自己的大腦重新加工,然后揭示出本質,針對史料當中出現的人物和地點,結合自己知道的知識進入歷史情境,梳理學習內容,全面周詳地把握歷史知識、深入思考,圍繞問題進行研究,體悟歷史當中發生的事件,研究它的因果關系,認真思考為什么出現了這種歷史大事,為什么出現了這樣的結果而不是另外的結果,從而能夠增長歷史智慧。
綜上所述,歷史教學方法多,不一而足。要依據課文內容,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引導他們深化知識探究,樹立全球史觀,熱愛生活,保持學習興趣,全面提高歷史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盈.多元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經濟全球化為例[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 2015(3).
[2]冉海軍,冉曉芳.全球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新課程(中學), 2016(1).
[3]李潤洲.教育哲學:哲學地思考教育問題[J].教育研究, 2014(4).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李軍(1979.6— ),男,漢族,江蘇淮安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