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絲思
【摘 要】 小學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念和思想品德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在這一時期內接受的教育情況和教育側重點對其以后的個人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傳統文化是我國優秀歷史文化之一,傳統文化的教學一方面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其了解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了解基本內容的同時,培養其文化認同感。本文結合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對教學滲透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 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素養提升
文化內容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內容之一,由于語文知識涉及面較廣,既有基礎語文知識、文學常識,也包括與各種文化相關的內容。對于教材語文知識的教學,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培養目標,挖掘教材內容中的資源,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化的教學指導,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能力素質。結合小學語文知識內容以及小學生學習特點,在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學過程中時,教師需要從細微的教學方式創新入手。
一、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靈性滲透于語文課堂
為了使學生在掌握基礎語文知識的同時,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刻,教師應該將傳統文化教學滲透到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即在教材知識講解時,通過必要的講解與分析,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教師也要避免學生過于把學習重點放在傳統文化,而忽視基礎知識。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不論是在古詩文、文言文,還是現代散文的講解過程中,只要其中涉及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教師都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有側重點的學習,使之在掌握閱讀技巧的同時了解傳統文化內容。
例如《靜夜思》這首經典的古詩通過對寂靜月夜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學習不僅要了解具體古詩的內容,還要對古詩這一文學形式有進一步的了解。詩詞創作是我國歷代文人在日常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情感抒發的方式,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小學生初次接受系統性的古詩學習,教師不僅要通過細節化內容的分析,使其了解不同類型古詩的創作手法以及情感抒發方面的異同點,還要使其了解古詩在我國歷史發展中的文化價值,從文化的角度來進行古詩文教學,將教材古詩資源效率應用到最大化。
二、巧妙引入課外傳統文化,靈性滲透于語文課堂
由于語文教材的編制目標是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情況,對于傳統文化這一內容,部分內容中可能涉及較多,但仍有一部分知識涉及較少。為了鞏固學生對這一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拓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將課外的傳統文化講解與課內知識相結合,即通過延伸拓展的形式進行教學。在某一課文或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如果其中涉及到了傳統文化相關知識,而教材中又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時,教師就可以發揮課外拓展知識的作用,利用部分課堂時間進行補充知識的講解。
例如在《陳毅探母》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生字生詞問題,熟練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其次,由于課文主要表達了陳毅元帥對于母親的感恩與愛,這也是我國優秀的精神文化之一。自古至今,“感恩”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對于學生的感恩教育也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借助這篇文章的教學,教師可以把“感恩父母”這一傳統精神文化作為教學重點內容之一,通過課文細節化內容的分析與學生的日常實際相結合,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由于課文只以陳毅元帥為例,沒有系統地分析感恩精神在我國歷史發展中的傳承,教師可以通過課外拓展的形式列舉其他的事例來增強學生的認識。
三、引入學生參與實踐,靈性滲透于語文課堂
對于學生知識的學習來說,進行靈活運用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標準,對于其他方面的知識學習來說也是如此,實踐都是最好的檢驗方式。對于傳統文化的教學滲透,教師也可以采取相對應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具體的實踐來驗證這一傳統文化。由于傳統文化涉及面較廣,既有文化常識的理論性內容,也有實踐性較強的操作性內容,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況,組織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了解這一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并且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在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時,教師要考慮到實踐的可行性以及學生的安全性問題。
例如在《歡樂的潑水節》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我國是由56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都有其各自的民族特色,民族節日是具體的體現之一。對于部分漢族學生來說。他們對潑水節了解不多,對于潑水節所蘊含的寓意也不了解。為了增進學生對于各個民族節日的理解以及對節日習俗的認識,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參與到某一具體傳統節日的具體習俗完成過程中。由于潑水節的活動完成難度較大,教師可以挑選類似于端午節包粽子等操作性較強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相關實踐。
總之,傳統文化教學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培養目標,在這一內容教學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基礎的傳統文化內容,還要根據具體的文化形式和文化特點,組織學生進行相關實踐,鞏固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在具體的語文知識講解過程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只是教學內容之一,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了解相關的語文學科知識,不要喧賓奪主。促進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步提升都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張華.淺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7(13):102-103.
[2] 蔣改紅.淺析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新通信,2018,20(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