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軍
【摘 要】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滲透傳統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初中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傳統文化作為我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承載了我國歷史和文明,將其融入到語文學科中,將其與語文教學融合很有必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本文首先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必要性,然后提出有效的滲透策略,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傳統文化 ?滲透
傳統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象征,融合了民族語言、風俗、精神、價值觀念、社會形態等各方面內容,是民族發展的歷史見證。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對人們進行價值引導,對樹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滲透傳統文化,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初中生文化觀念,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基于此,加強對初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意義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 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化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語文教學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語文學科是傳遞祖國燦爛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人文學科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我國初中生一方面受到繁重學習壓力的影響,一方面受到傳統文化教學氛圍淺薄的波及,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他們缺少細致學習傳統文化的機會,往往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或者不符合年齡特征的社會性事物之中去。初中語文教育因此應該承擔起文化教育的重要職責,肩負起素質教育賦予其的時代使命,在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內涵,傳播優秀的文化思想,使得學生能夠在語文教育中感受到人文素質的重要性。
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它圍繞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整個國家的民族特性、風俗習慣、社會風貌都是傳統文化的體現,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觀念形態和思想文化的集中體現。總而言之,世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我國的傳統文化是通過語言文字代代相傳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學的滲透作用就非常關鍵。初中時期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學生們還不具備客觀看待事物、辯證分析對錯的能力,廣大教育者應該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教育和引導學生,尤其是初中語文老師,不僅僅要教導學生語言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學習文學精華,從道德品質、思想內涵、精神修養上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和要點。
2. 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2.1明確教學目標,增加學生傳統文化意識興趣
傳統文化概念范圍較廣,融合了社會風俗、文化背景、傳統節日、語言差異、文字等,也正因為其高度融合性,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融合密度較高。然而,初中語文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師教學目標設定等因素影響,教師往往集中于語文基礎知識與技巧性教學,在傳統文化教學滲透這方面是缺失的,造成學生缺乏對傳統文化了解興趣的局面,致使學生難以有效明確對傳統文化的感知,不利于發揮語文教學傳承文化職能。對此,教師應首先摒棄傳統不科學的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重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學,意識到傳統文化滲透能夠極大程度激發學生探究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文化底蘊、語文綜合素養,為語文教學提供良好助力。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滲透傳統文化概念,設計內涵豐富、形式環節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措施,增加學生了解探究傳統文化欲望興趣,提高學生傳承文化責任意識。
2.2挖掘教材中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是滲透傳統文化的關鍵
教材中隱含的傳統文化內容需要教師去挖掘,只有在講解教材的同時給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學生才能在學習教材知識的同時領悟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和價值,如果教師單純地給學生長篇大論地講解傳統文化,那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提高自身傳統文化的修養,盡可能多地從教材中挖掘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這是滲透傳統文化的關鍵,教師要把傳統文化以一種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一邊學習語文知識,一邊感受傳統文化,領會傳統文化的精神,并借鑒到自己的學習中,從而增強語文教學品質。比如:《蘇州園林》建筑或者藝術,所有人工作品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渾然天成”,古人講究渾然天成,是因為古人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就像課文里說的那樣,身在城市的人們,不能時常游山玩水,不能肆意親近自然,于是設計了一座座園林,使人在游玩的時候忘卻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 中國古代建筑,很多都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技術和藝術完美協調”的審美觀。
2.3引導學生從實踐中體會傳統文化
傳統教育模式中,學生只是學習到了表面上的語文知識,但是缺乏對知識和理論的真正應用,這導致他們在實踐中應用這些知識的時候面臨著很多困難。所以教師在傳統文化教學中也要注重和實踐的結合,將一些重要內容講解清楚。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質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誦讀《三字經》之后開展“孝”的相關活動,引導其在家孝順父母,做一次家長、做一次家務、送一句溫暖。此外,我們還對學生進行了“禮”的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從小學做有禮貌的人,待人有禮,處事有禮,接物有禮,從而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發揚光大,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傳統美德。
3. 總結
基于語文學科的特點,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于初中生來說,增強其傳統文化知識涵養,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很大的幫助。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通過有效的引導,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不斷提升融合,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盛子君.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J].課外語文,2017,25(8):20-21.
[2] 李慷慨.初中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探討[J].都市家教月刊,2017,21(3):99-101.
[3] 王慧.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路徑[J].課外語文,2017,13(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