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在秀
摘 要:語文這門學科對于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它從學生最開始學習便伴隨著學生,對學生的成長意義較大。而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真正促進語文學習的提高,則必須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以小學語文為例,就如何提高閱讀教學與寫作能力作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能力;培養方法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初步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打下夯實基礎的關鍵時期。而語文的學習與學生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息息相關。因此,教師要不斷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益匪淺。教師的語文教學有助于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分析,那么,教師要巧妙地將二者結合,使其真正發揮作用。
對于小學生閱讀教學與寫作能力的培養方法:
一、積極為學生營造閱讀的空間與時間
學生要想真正地提高其寫作能力,那么,其自身必須合理運用時間去讀一些資料,比如散文、詩歌等。只有學生讀的內容多了,才會對所讀內容進行過濾篩查,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閱讀的過程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只有學生不斷讀、不斷思考、不斷積累,才能真正地將所讀內容吸收,才能在其自身運用過程中“信手拈來”,從而綜合相關內容,不斷提高其自身閱讀與寫作能力。而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根據學生特點來合理地為學生創設相應的閱讀與寫作的時間和空間,或者組織相關的教學活動。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則能夠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中設置讀書角,為學生的自主活動時間提供相應的閱讀素材。此外,教師不能單純地為學生提供閱讀資料,而是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閱讀,對于一些表現較好的學生給予適當的鼓勵。此外,教師可以適當指導學生根據所讀內容寫讀后感,對于寫的內容較生動的學生教師給予肯定與鼓勵,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去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閱讀與寫作。
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積累習慣
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對于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也是如此。對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接觸到的一些佳句、好詞、好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動筆積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做筆記的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將自己所讀過的好的內容有效掌握,才能在日后的寫作中合理運用。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文章中有一段話對桂林的水進行了描述,使讀者真切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而對于文中所寫到的對桂林的水的這幾句描寫,運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那么,學生則可將這部分內容摘抄,從而使其在今后的寫作中有效、合理地運用這兩種修辭手法,尤其在今后寫風景類的文中,學生更加能夠合理運用相關素材。這一教學過程首先是要先讀,學生通過讀去了解相關內容,從而促進其在不同語句中的運用,并使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斷提升。
三、恰當剖析文章情感,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華美的辭藻和嚴謹的結果外,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文章來表達相關的思想感情。而要想使學生的寫作文本中包含真情實感,那么,教師則可以適當地結合學生實際給予指導,使學生圍繞自己熟悉的人或物展開教學。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使學生能夠寫出飽含情感的文章,那么教師則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相應的內容進行分析,使學生逐漸感受篇章中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從而使學生在接下來的閱讀與寫作學習過程中快速找到切入點,使學生更加了解閱讀與寫作的相關含義。
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朗讀、分析,體會文章中所包含的內容。與此同時,教師圍繞本文中的主人公展開討論相關問題,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文中的寫作技巧。在教師對文中內容進行剖析時,學生更加體會到了閏土與少年的之間的感情。同時,教師結合文章對“閏土”的描寫與情感表現進行分析,這樣的分析便會使學生在日后的寫作中掌握良好的技巧,使其通過閱讀不斷提升自身寫作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閱讀,而寫作也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同樣與閱讀息息相關。那么,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要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篩選,使其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從而促使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自主學習意識淡薄,因此,教師要不斷教授學生閱讀與寫作的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不斷豐富自身的寫作素材,才能掌握良好的閱讀與寫作方法,才能真正在學習的過程中使自身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得到提升。語文的學習與其他科目密切相關,教師要使學生意識到這一點,使學生自主學習、快樂學習,使學生真正在閱讀與寫作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
參考文獻:
[1]王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5(24).
[2]劉瑞政.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6(1).
[3]官志洪.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寫作能力[J].中華少年,2018(1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