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英
摘 要:在班主任的工作中,班級管理是一項主要內容。有效的班級管理可以構建出輕松、積極的教學氛圍,增進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友好交流,對于學生學習水平和情感成長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教育教學活動的改革發展形成有力推動作用,班級管理也呈現出信息化、網絡化的趨勢。對此,班主任應當明確互聯網環境的優勢,并將互聯網技術科學合理地運用到班級管理中去,讓互聯網技術成為班級管理的有力工具,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造出有利的環境。
關鍵詞:互聯網環境;小學;班級管理
一、加強師生交流,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在過去的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受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較多,難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心理情況等,也就無法與每個學生進行深入的、針對性的交流。與此同時,許多小學生在面對教師的時候,都會出現畏懼、逃避、逆反等消極的心理情緒,教師不了解學生的需求,也就難以制定合理的指導策略,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班級管理工作難以順利有效地開展。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打破班級管理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首先,班主任可通過網絡社交軟件來與學生進行實時的交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方式,即便對方沒有在線,也可以通過語音或者文字進行留言,將信息簡捷快速地傳達給對方。其次,以互聯網為媒介,能夠在師生之間構建出對等的交流平臺,減少面對面交談中學生產生的心理障礙,有利于打開學生的心扉,讓他們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實現師生之間有效的情感交流,構建出和諧、友好、親密的師生關系。班主任可通過這種方式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使之成為教師了解學情的便捷途徑,并以此作為調整和改進自身教學工作的現實依據,從而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深化家校合作,提升班級管理效果
家校合作是保障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一種方式。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大部分家長只能通過家長會的方式來了解學校的教育情況,次數比較有限。家訪雖然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但由于教師的精力與時間有限,也無法針對每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家訪。這就導致許多家長對學校的教育情況不夠了解,難以與教師形成有效的配合。為了深化家校合作,班主任可利用互聯網技術,以班為單位,構建線上的家長交流平臺。班主任可建立家長QQ群、微信群等,通過這些平臺來發布家庭作業以及班級中、學校中的活動安排,讓家長能夠及時地了解學校的教學活動,從而做好家庭輔導和活動準備工作。同時,家長可以在線上與班主任進行討論交流,對于產生的疑惑和問題及時進行提問的同時,班主任可在班級網頁上通過PPT錄像、視頻等方式,展示班中學生的風采,比如活動中的精彩表現,學習中取得的進步等。通過這些方式,可大大增進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實現家校之間的深度合作,通過班主任與家長群體之間的積極配合,促進班級管理效果的有效提升。
三、發掘網絡資源,豐富教育管理內容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教育資源的缺乏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在互聯網環境下,班主任可充分發掘和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育管理的內容,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比如,針對部分學生平時沉迷網絡游戲、對于班集體活動參與較少的問題,班主任可以組織一場“正確使用網絡”的專題班會,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網絡為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如網絡課堂、聊天軟件、網絡購物等,然后再通過視頻的方式展示一些沉迷游戲最終引發悲劇的案例,引起學生的反思,相比于說教的方式,這種直觀、形象的案例更具有說服力,能夠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同時,班主任還可以針對一些節日來發掘網絡資源,如在“學雷鋒日”,班主任可從網絡上搜索有關兒童積極學雷鋒、做好事的故事或童謠;在國慶節的時候,可用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示我國近些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等,此外,班主任還可以經常播放一些教育類的動畫,比如遵守紀律、幫助同學、尊重教師等,不僅在形式上對小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其自覺地提高對自身紀律、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成為一名愛學習、有禮貌、講文明的小學生,提高班級中學生的整體素養。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展的背景下,網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小學班主任應當堅持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式,學習新的教育知識與技術,積極運用現代互聯網來改進班級管理方式,通過加強師生交流、深化家校合作、發掘網絡資源等,實現學生、教師、家長之間的友好互動交流,適應社會對于教育活動的需求,提升小學班級管理的效果,使小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映秋.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4):27.
[2]鞏萬玉.“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246,248.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