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蓉
【摘 要】 小學數學的教學,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基礎知識,更要著眼于學生學科興趣的激發,學科習慣的培養等等。小學生的數學在義務教育中是一門重要的學科,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之前的數學教育中存在著觀念陳舊和教學方法過于傳統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制約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積極發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小學數學的教師需要不斷地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開創出新模式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新課改 ?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有所差異,與語文英語學科更需要學生記憶背誦知識理論不同,對理解運用的要求遠高于背誦記憶。小學數學學科的立場更為中性化,對記憶背誦學科知識的要求很高,對理解運用的要求也很高,二者結合,學生才能取得實質性的進步。老的教學方式欠缺創新性至今為止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都沒有真正的深入到每一位教師的教學理念中,教學方式也千篇一律。所以教師要將教學的創新性以及探究性重視起來。
一、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曾經,我國出生率水平較高,學生數量眾多每個班級可能幾十名學生,教師工作量過大,沒有精力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了解。但是我國現狀是學生減少,每個班級人數降低,教師有精力了解每個學生從而制定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在這一階段教師應該首先改變教學理念——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了解學生想法探索出一條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式,從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轉變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式。例如學習數字時,可以讓每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數字并在生活中尋找有這個數字的事物,組織學生共同發現并舉例說明,讓學生自由研討表達自己的觀點,當出現可能存在的錯誤時不要及時更改,因為小學生發散思維與成年人不同,可以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后進行引導,例如:椅子的支撐是由幾根柱子組成,結果不是唯一的。有的學生可能發現有一根柱子支撐也有可能更多,所以遇到這種問題老師不宜過多干預。經過各組討論后得出結果,向老師進行闡述,由老師進行最終的引導和判斷,一方面使得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學生自己的思維邏輯能力,另一方面也是通過學生的討論達到培養學生發散式思維能力的目的。最終使得學生在快樂融洽的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將快樂教育落實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全面落實現代化教學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現代教育手段的應用提供了客觀條件,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活動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可以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和生動,但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教師要對班級學生的興趣特點、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能力進行了解,采取合理的教學措施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小學數學課堂體現出趣味性和高效性的特點;其次,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通過圖片、音樂及視頻動畫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并引導他們可以主動參與由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最后,教師可以在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和計算方法進行初步理解之后,再展示出幾張帶有思考問題的幻燈圖片,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得出問題答案,通過此種方式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使用生活化的教材
生活是數學知識與學生邏輯思維的來源,應當使用生活化的教材開展豐富的數學教學活動,運用生活性的情境給學生構建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首先,應當促進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把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借助微課、多媒體技術展示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審視生活中的常見數學現象。其次,對數學教材的內部進行拓展,把數學教材簡單的生活現象復雜化,結合生活給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和培養思考能力。第三,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目標。例如,在學生學完面積和周長的概念后,學生容易對兩個概念混淆,因此可以用生活中給足球場鋪草坪和給球場看臺做護欄;買房子知道房子的大小,汽車里程表計量行駛距離等實例,促進學生掌握兩個概念的異同。
四、加強課堂激勵評價
在我國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對于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還要關注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學習結果很重要,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更重要。及時給予學生激勵性評價,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幾方面出發:首先要及時的給予學生實際的表揚,以起到鼓勵和推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鼓勵需落實到具體內容,而不能是“空”的表揚。其次,要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氣氛,作為教師要看到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無論是學優生還是學貧生,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切實表揚、鼓勵、認可他們每次真正進步的地方,能使學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強,讓他們覺得自己并不比別人差,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讓他們能在每次評價、鼓勵中得到鼓舞,樹立信心,不斷進步、成長。再次,要重視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情感變化,適時的采用設問法檢測他們的學習情況,及通過設問法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并且給予鼓勵他們的機會,以欣賞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教師的信任和鼓勵下,充滿表現欲望、學習欲望。
結語:總之,隨著新課改的改變,進一步地提高了我們國家教育的平均水平,這樣相比較于傳統教學模式,新課改更加注重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創新是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考慮到學習內容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來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實現高效率的小學數學教學,從而為學生的數學學習之路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汪勝奎.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3):179-180.
[2] 趙宏麗,邵麗艷.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J].亞太教育,2016(1):22-22.
[3] 聶雁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中華少年,2017(1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