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摘 ?要】 群文閱讀是結合閱讀的一個點,將多篇文章整合在一起,以組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群文閱讀是一種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將群文閱讀與寫作融合起來進行教學,一方面有助于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創編能力、信息傳播能力等,升華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與寫作 ?融合
閱讀與寫作始終貫穿在語文教學中,是語文能力提高的基石。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寫作素材與方法的吸收與積累。無論是現階段的學習,還是以后的工作生活使用,寫作都是一個不可輕視的重要模塊。這一重要性使得小學語文教師紛紛重新建構自身對于寫作教學的理解和理念,努力通過一些有效的措施培養和鞏固學生的寫作學習興趣,課外閱讀就是其中較為實用的一項。
一、以生為本,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應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權,讓學生自主地閱讀多篇文章,感受核心內容,體驗寫作的內容和方式等等,形成一定的閱讀體驗,以真正意義上的具有讀者的意識。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內容時,閱讀文本內容是童話故事,學生都比較喜歡,教師可以將多篇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諸如《海的女兒》《丑小鴨》《園丁與主人》集合在一起讓學生自由閱讀。之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去分析文本,感受每個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促使學生的情感產生跌宕的起伏,悲憫的同時產生“圓夢”的欲望。筆者趁勢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對這些故事進行改寫或者續寫等,促使學生將自我的閱讀進行延伸表達。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需要挖掘教材,在教師創設的良好的環境中,讓教材的內容通過教師具有啟發性的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發揮作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秀的作品,也有很多對小學生具有很強吸引力的寓言故事和童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學習課文《小動物過冬》時,教師先通過自己有感情的范讀,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五分鐘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演繹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的對話,看看誰讀得最有感情。最后教師列舉其它的小動物,問學生有沒有和課文里的小動物用同樣的方式過冬的,引發學生的深層思考,使學生在幾次不同層次的閱讀中,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形成良好閱讀習慣。
三、立足教材,引導學生知識內化
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依據,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材在內容上是以單元的形式呈現的,其安排有著一定的規律性。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夠單一地講教材,可以結合教材的優勢,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促使學生更深入的掌握主題性的內容,形成一定的有意義的客觀態度和觀念。之后,有意識引導學生表達這種觀念,形成自我知識的內化,緊緊將閱讀和寫作融合在一起。筆者在教學中,以文本內容為點整合教材內容,促使教材成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資源庫。如:《桂林山水》和《金色的雙龍洞》兩篇文章是同一單元的,內容都是描寫景點的,但是兩者的寫作手法不同,首先,在教學中,可以將這兩篇文章一起進行教學,讓學生分別閱讀這兩篇文章,感受兩者的敘述情感,其次,讓學生大聲朗讀體驗這兩篇文章的不同語感,進一步感受作者不同的寫作手法。再次,讓學生以鑒賞的角度去細致品讀文本內容,品味文本所傳達出來的情感、充實語言的美等等。最后,鼓勵學生對自己喜歡的句子以某個景點或者自己的學校、家鄉等進行仿寫,促使學生能夠將自我閱讀的素材內容內化成為寫作材料,彰顯學生對知識的內化。
四、有效指導寫作閱讀,抒發學生真情實感
學習一篇文章,除了要學習熟練運用各種寫作技巧外,更為重要的是學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萬不可讓學生一味追求掌握高超的技巧與華麗的描寫手法,導致文章內容空洞,沒有真情實感。例如,在學習完《白鵝》后,學生很快發現作者通過生動描寫大白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形象展現出大白鵝的高傲。農村的學生對于大白鵝更為熟悉,在產生共鳴的情況下更能深切體會到其中的描寫手法,因此可以將其引申到其它動物的描寫中,進而在自己進行寫作時,將情感真實地表露出來,寫出真正打動人心的好文章。
五、思維互動,促使讀寫轉化
閱讀體驗是多元化的,是學生對閱讀知識的個體性的感悟。閱讀知識本身的形成有著一定的情景性、社會性等,有的時候學生的閱讀體驗需要借助教師和其他學生的交流和互動才能夠完成。而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互動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拓寬,以獲取更多的知識。從寫作的角度來說,互動是幫助學生寫作構思的一個過程。教師要有意識搭建思維互動平臺,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表達自我觀點,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靈活地進行讀寫轉化。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文章主要表達了母親和父親對“我”成長和發展的一種態度。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家庭生活討論活動”,讓學生想想生活中父母對待自己是什么樣的?父母的種種行為都是為了什么?自己面對父母的各種態度又是怎么表現的?從學生自身出發,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表達情感,學生在表達活動中,相互之間會發生思維的互動,很多時候父母面對孩子的態度是一樣的,點點滴滴的生活小故事,喚起學生對父母的愛。之后鼓勵學生以“父母親”為主題進行寫作。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相融合是一種新的教學趨勢,有助于拓寬學生本身的語文視野,同時還能夠深化學生的語文素養,升華學生原本對語文知識的認知和了解等。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將閱讀與寫作融合在一起,用一體化的結構形式引導學生學習,促使學生形成完整的語文知識結構,推動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打好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對學生來說是十分有利的。在學生不斷認識字詞的同時,能夠把它們靈活地結合在一起是對小學階段學生的一種考驗。在指導學生怎樣閱讀和寫作的同時,教師也要注意運用適當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在這方面的水平。從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分別做了相應的探究,提出可行的建議,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瑩瑩.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契合點淺析[J].新課程(小學版),2009.
[2] 謝志小華.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研究[J].科教文匯,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