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 要】 閱讀和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兩大板塊,既是其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閱讀和寫作雖是語文教學的兩個方面,但是二者并不是獨立的個體,有著剪不斷的千絲萬縷的關系。本文主要是以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為對象,探討在小說教學過程中閱讀和寫作教學的結合。
【關鍵詞】 高中語文小說 ?教學 ?閱讀與寫作
小說一直都是人們喜愛的一種文學體裁,它主要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完整的故事情節和深刻的社會環境描寫來對社會生活進行表現,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文學性。小說教學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傳統的小說教學往往就把閱讀鑒賞與作文教學分割開來,鑒賞與寫作完全脫節。其實閱讀和寫作是分不開的,我認為在小說閱讀鑒賞過程中與其面面俱到、分析不深不透,不如突出文本中的某一創作手法,在透徹理解掌握了某一藝術手法的基礎上,把它靈活地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從而使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此我想談談自己在小說閱讀教學的做法。
一、教給學生小說閱讀的鑒賞方法
小說的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形象塑造生動具體,對社會生活的描寫也入木三分,這些都為學生在小說的閱讀中去感悟作品帶給人們的藝術魅力打下基礎。然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學會主動地去閱讀欣賞小說,教師還要給學生方法上的指導,這樣才能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欣賞小說首先要弄清小說的體裁特點。小說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主要通過典型人物在典型環境中經歷的特有的事件來反映現實生活,所以鑒賞小說就要根據小說的體裁特點把握住它的三要素:人物、情節和環境。然后再根據文本的描寫先理清小說的情節線索,再依據人物在情節中的言行舉止,所做所思等來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最后再深入分析人物所處的環境因素,從而理解人物的命運根源。在弄清了這些要點之后,再進一步研究小說的藝術特點,包括小說情節的曲折性和復雜性,人物塑造的藝術技巧等。總之所有的分析鑒賞離不開文本,也離不開生活,所以要注意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能通過課本中的小說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能引導學生關心生活、思考生活,這樣才能為寫作打好基礎。
二、引導學生注意寫作手法,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
在高中小說教學過程中,常常會涉及到很多的寫作特色和方法,如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向學生講授這些寫作手法的特點和功效的同時,也要注意采取措施讓學生真正掌握這些寫作技巧,并且懂得將它們運用到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比如,在學習《藥》這篇課文時,文中有很多環境描寫的句子,如開頭的“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了”,“街上黑沉沉的一無所有,只有一條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等,這些環境描寫都襯托了當時社會現實的黑暗;文中還有多處用了象征手法,如沾了革命烈士鮮血的“人血饅頭”和夏瑜墳上的一圈白花等,這些對于文章主題的深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樣,通過對這些寫作手法的講解,不僅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而且可以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掌握該小說的一些寫作技巧,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和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訓練學生的寫作構思能力
在小說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借鑒小說寫作的手法來反映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小說情節的曲折性和復雜性,人物塑造的藝術技巧等都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寫作,讓我們的寫作日臻完善。小說深刻的主題與故事情節的設置密切相關。文似看山不喜平,而我們學生的作文往往平淡無味,平鋪直敘,更有甚者文章像記流水賬 ,描寫的人物毫無特點,似乎都是一個樣,這說明學生平時不注意觀察生活,也缺乏寫作技巧的訓練。如果能將小說的閱讀和學生的寫作結合起來就能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小說教學中我力求能將小說的閱讀和學生的寫作結合起來。小說閱讀鑒賞是寫作的基礎,使學生在鑒賞中掌握了寫作的思路和方法,并在寫作中去揣摩、去模仿。我常對學生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光盯著教材中的幾篇小說是不夠的。它僅僅是個范本,引導你去掌握一些寫作技巧,寫作能力的訓練非一日之功,還得多找些好的小說讀,然后產生聯想,甚至于它里面的一些東西也可以成為你想象、塑造新形象的素材。
四、培養學生深刻分析問題的能力
閱讀一篇小說,它的主題往往是比較含蓄的,作者總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隱藏在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把握小說主題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所折射出來的社會歷史內涵。如閱讀《老人與海》這篇小說時,首先我認為不妨讓學生先睹為快,教師可放開手腳讓學生盡情享受文本。因為只有當學生與閱讀文本產生共鳴時才會激發起探求的欲望。而只有當學生感受的觸角一直深入到作家的感受觸角并與之相交時,才有可能進入認知的階段。所以學生的自主感受是極其重要的,是產生頓悟及深入理解作品的前提。學生讀了《老人與海》弄清了故事大概:老人與鯊魚搏斗了三天兩夜最后結果是所獲大馬林魚只剩下一副骨架。桑地亞哥老人最后是失敗了還是成功了呢?我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理解來把握小說的主題,把理解的主動性還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自己對小說主題的不同理解從不同的角度去談自己的認識,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議論文,觀點明確,論據要緊靠文本內容。很多學生的觀點鮮明,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辯證地看問題,認為桑地亞哥老人是一個失敗的勝利者,有的說他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分別從物質上和精神上加以分析論證;雖然最終沒有保住大馬林魚,但是他和鯊魚搏斗的過程充實表現了他那種不屈從命運的精神。學生對一個問題能多角度地去分析,從而訓練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訓練了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之,鑒賞與寫作訓練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但不管哪種訓練模式,都必須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生搬硬套,應做到“潤物細無聲”,水到渠成。總而言之,無論閱讀還是寫作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所以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在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時,要能找好切入點,將二者密切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參考文獻
[1] 洪夢婕.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通透[J].教研天地,2009(7):70.
[2] 吳炳淑.高中語文教學閱讀與寫作思考[J].學周刊,201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