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林
【摘 ? 要】 圍繞口語表達能力訓練目標,指導學生口才訓練方法,利用多種訓練,提高小學生說話能力;緊扣學生說話訓練五步曲進行訓練,讓農村的孩子們也能積極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
【關鍵詞】 探究 ?說話能力 ?得以提高
近年來,筆者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感覺到現在大多數農村小學的孩子不會說,說話經常出現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詞不達意、顛三倒四的現象;不敢說,他們思維較慢,注意力容易轉移,緊張的心理不善于表達自己,不愿意與人說話;說不好,學生與人進行口語交際抓不住重點,離題萬里,漫無邊際,不善于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組織要說的內容,話語連貫性差,缺乏條理性。如何使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我進行了大膽的課題實驗嘗試。
一、口語表達能力訓練目標
通過訓練,小學階段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達到以下要求:聲音響亮;神態自然;用語得體;用語準確(無土語、臟話、口病語);內容具體;表述流暢,使用普通話。
二、指導學生口才訓練方法
(一)首先要練習大聲說話,教給學生鍛煉的方法
速讀法、背誦法、復述法、模仿法、描述法、角色扮演法
(二)進行口才鍛煉
(1) 每天至少10分鐘深呼吸訓練。
(2) 抓住一切機會講話,鍛煉口才。
(3) 注意講話時的一些技巧。
三、利用多種訓練 ?提高說話能力
進行簡單句子的訓練,解說能力的訓練,敘述能力的訓練,論辨能力訓練,以讀促說的訓練。
四、緊扣學生說話訓練五步曲進行訓練
我在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嘗試,得出:使用“敢說、能說、學說、練說、會說”這五步曲,孩子的說話能力才會大大提高。
第一步: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表達欲望,使學生“敢”說。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是自尊心和上進心強,因此對小學生的表揚鼓勵應多于批評指責,就可以更好地激發其學習動機。
在學生說話過程中,教師應不吝嗇自己的表揚,及時予學生鼓勵,讓他們有成就感,有說話的樂趣。同時應帶頭示范,鼓勵學生多使用成語、古詩句、歇后語、格言等,以培養積累、運用詞匯的能力,增強說話的生動性。
第二步: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讓學生“能”說。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成功的提問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課文內容和中心思想,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發揮。課堂提問切忌太深或太淺。太深的提問讓學生感到壓力大,學生絞盡腦汁,不得其解,心中無數如何能大膽發言、并說得好?而太淺的提問讓學生沒有思考的余地,面對“是不是”“有沒有”“對不對”式的滿堂問,學生想都不用想,習慣性的答案脫口而出,難有展現能力的空間。所以,課堂提問應精心設計,才能發揮作用。
第三步:通過“聽、讀”訓練,讓他們“學”說。
1. 聽中學說。一般人在低幼階段,口頭表達能力都遠遠高于書面表達能力,這就是“聽中學說”的成果。進入小學以后,教師應努力使孩子們的這種習慣保持下來。課堂上,教師可隨時提問:“誰能重復一下老師剛才說過的話?”“前面那個同學說得非常好,誰能學說一遍?”……這樣,既能提高學生“聽”的注意力,又有助于他們養成聽仔細、聽明白、聽完整的良好習慣。在課外,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諸如“留心生活中大人們的對話”“傾聽市場上買賣雙方的交談”“收聽新聞廣播、少兒節目”等聽話訓練。
2. 讀中學說。語文教材是經過嚴格選擇和組織的書面語言材料,是人們學習和運用語言的典范。要使學生的口頭語言上一個較高的檔次,還要組織他們在讀中學說。可以經常舉行“講故事”“朗誦”等活動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示范和指導讓學生表情朗讀,使其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練習將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自己的“口頭”充分表達出來。抓重點詞句,抓語氣,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等都是這種練習的很好形式。
第四步: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練”說。
“練說”可以按照讀后、觀后、文后三步進行。
1. 讀后練說。它的代表形式是復述課文,這是“練說”的初級形式。它以課文內容、主要情節的理解和記憶為基礎,以文章的脈胳為線索,以文章的語言為借鑒,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起來,就像有了根硬實的“拐棍”。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創造性復述、續編和評述也相繼成了“讀后練說”的重要形式。
2. 觀后練說。它的最初形式是“看圖說話”。它既沒有現成的語言供借鑒,也沒有明確的思想和清晰的條理可依托。教師須指導學生抓住重點、有條理地觀察,還要激發聯想和想象,引發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圖說話”就容易多了。這種練習應逐漸擴展到觀看影視節目、觀察生活后口頭述說一段話。
3. 文后練說。它是以上兩種方法的升華,能把看到的、讀到的、想到的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
第五步:發展思維能力,讓學生“會”說
1. 圖文對照,啟發想象,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課文的插圖時,不僅要讓其指出圖上有什么,是什么樣的,還要啟發學生想象“它像什么?”“此前、此后還會發生怎樣的情況?”然后,再組織學生品讀作者介紹這幅圖的文句。這對于豐富學生的表象,發展聯想和想象非常有益。
2. 尋因索果,理清脈絡,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在閱讀教學中,要啟發學生多問個為什么,事情的始末緣由、來龍去脈,文章的結構順序、選詞用句等。這就要組織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比較,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隨之得到相應的發展。
總之,“說話”訓練是集語言、思維、觀察、表達,聽、說、讀、寫和課內、課外于一體的綜合訓練,加強“說話”訓練是社會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從加強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說話教學中,讓農村的孩子們也能積極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
參考文獻
[1] 蔣文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說話能力[J].動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1(12):111-112.
[2] 張立秀.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5(4):73-73.
[3] 林愛子.淺析小學生說話能力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