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8年3月,正式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從黨的歷史來看,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是對以往領導集體監察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毛澤東同志在革命與建設時期逐漸形成、發展了豐富的監察思想,這對于當前完善監察體制仍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本文擬對毛澤東行政監察思想,探其來源、究其內容、掘其價值。
關鍵詞 毛澤東 監察思想 啟示
作者簡介:姜勇,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D6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52
(一)理論來源
第一,馬克思、恩格斯的行政監察制度思想是基礎。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盡管這個政權僅存兩個月,但卻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公社的委員們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對全體公民負責這樣的政權組織形式受到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贊揚。人民只要認為這些委員不合適,都可以隨時罷免。這些做法為后來社會主義國家的行政監察制度提供了參考。
第二,中國古代的行政監察制度思想是參考。中國古代監察制度是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針對皇帝的諫官言事制度,二是針對百官的御史彈劾制度。兩者在其本質上是為維護自身封建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著減少過失、整治貪腐的作用。毛澤東同志非常重視歷史,對于歷史應當給以總結,承繼歷史的珍貴遺產,參考中國古代的行政監察制度中的合理因素,是有利于毛澤東行政監察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的。
第三,孫中山的行政監察思想是借鑒。孫中山同志對監察權也作了很多闡述,他在西方“三權分立”學說基礎上,另提出了考試權、監察權,五權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衡。他主張監察權應獨立行使,成立專門的監察機關進行監察,加之配合人民的監察,從而使得政府成為廉潔、清明的政府。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使得他的監察思想并未真正得到實踐。但這些思想對毛澤東行政監察思想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二)實踐來源
第一,建國前的行政監察實踐。黨成立早期并沒有建立自己的政權,所以并不存在行政監察的對象。但是黨歷來重視通過黨內監督對權利加以制約,減少因錯誤決策帶來不必要的損失。黨的五大成立黨史上第一個紀律檢查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專門監察中國共產黨員的職權行使。蘇區時期,臨時政府非常重視廉政建設,在中央就設立了工農監察部,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專門的行政監察機構。在毛澤東同志以及臨時政府的領導下,中央蘇區各級政府開展了一系列懲腐肅貪行動。先后依法嚴懲了謝步升、左祥云等典型貪腐分子,警醒了蘇區政府工作人員,得到了根據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新生政權。抗日戰爭時期,制定了《陜甘寧邊區政務人員公約》《修正陜甘寧邊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條例》等法規,這些法規與指示的制定在打擊貪腐、建設清正廉潔的政府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在這一時期,開展了全黨范圍的整風運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為后來培養了一大批具有極高政治素養、理論素養的干部。解放戰爭時期,成立了華北人民監察院,對政府工作人員行使監察權。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告誡全黨,要防止產生驕傲情緒,吸取歷史教訓。指出革命的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提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第二,建國后的行政監察實踐。建國后行政監察機關曾幾度發生變化,首先是國家政務院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成立了以人民監察委員會以及地方各級監察機關,對政府機關及公務人員進行監察。1954年,在北京召開第一屆全國人大,制定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憲法原則指導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同時將人民監察委員會更名為“監察部”。但在八大以后,我國的政治生活逐步走向混亂。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全國的行政監察工作基本是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
許多人認為毛澤東時代即革命時代,在其著作中很難見到“行政監察”的字眼,就此否認毛澤東同志沒有行政監察思想,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從各個時期的行政監察實踐和相關著作中,能夠概括出毛澤東行政監察思想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內容:
(一)構建行政監察主體,加強監察組織建設
毛澤東同志相當重視行政監察機關或組織的建設。在蘇區時期,中央臨時政府在學習和借鑒列寧組建的“工農監察院”思想的基礎上,成立了工農檢察院以及下屬的各級專門監察機構。在抗戰時期,由權力機關參議會發揮監察職能。在解放戰爭時期,設立了華北人民監察院。新中國成立后,在吸取革命時期的行政監察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先設立了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后設立了國務院監察部,對新中國政府工作人員開展監察。這些監察機關的設立,為監察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監察主體。雖然在民主革命時期和建設時期,行政監察的機制還不夠完善,但在較大程度上,對于行政工作的開展、防止貪污腐化等有著重大的影響。
(二)制定監察法律法規,完善監察依據
毛澤東同志非常重視監察法制建設,用法律來規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權利的行使。在開展監察工作中,制定的一系列規章制度、指示等,能為監察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例如,在蘇區時期,制定了《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等法規。在抗戰時期,制定《懲治貪污暫行條例》《修正陜甘寧邊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條例》等法規。在解放戰爭時期,制定了《關于反貪污浪費的指示》等法規。新中國成立后,頒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等。上述,各個時期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規與指示,使得行政監察工作的開展有法可依。
(三)創新監察方式,多種方式合力監察
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立監察主體,制定了監察法律法規。但僅僅依靠監察機關的監察,難免有疏漏,因而需要其他外在力量的合力監督,例如人民群眾的監督、民主黨派的監督、輿論監督等。毛澤東同志強調:“每個革命的民眾都有揭發蘇維埃工作人員的錯誤缺點之權”,在行政監察工作中密切聯系群眾,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在抗日民主政權中,實行“三三制”,民主人士參與政府的管理事務,這有利于民主黨派發揮監督作用。同時,也能夠聽取民主人士的意見與建議。毛澤東同志還相當重視報紙雜志等輿論工具對政府及公務人員中存在的貪污腐敗、官僚主義等現象進行揭發。“外在力量”的監督需要與“內在力量”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監察的作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通過對政府工作人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干部、工作人員的政治素養。在民主革命時期,在延安等地先后成立了抗大、中央黨校等學校,對領導干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開展了全黨范圍以“懲前瑟后,治病救人”為宗旨的整風運動。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提出“兩個務必”,要走好新的長征路。在面臨黨的地位轉換之際,加強對政府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形成監察合力,從而為鞏固新生政權奠定良好基礎。
(四)堅持中國共產黨對行政監察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行政監察工作。在各個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民主政權之后,都會領導建立行政監察機關。中國共產黨是行政監察工作的領導者,在今后的行政監察實踐過程中,仍然要堅持中國共產黨對監察工作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這一點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要堅決反對政府中的官僚主義、貪污腐敗等損害人民利益、集體利益的行為。中國共產黨只有始終不渝地踐行群眾路線,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堅定地開展行政監察工作,才能贏得了人民的肯定與支持,中國共產黨對行政監察工作的組織領導才能更加鞏固,才能使行政監察工作保持正確的方向和道路。
十九大明確提出:“要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毛澤東行政監察思想蘊含著豐富的內容,當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深化監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監察體制機制。針對于毛澤東監察思想,理應要深入挖掘,并發揮其當代價值。
(一)不斷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對監察工作的領導水平
加強黨的建設,才能夠增強黨領導能力。毛澤東同志歷來重視黨的建設,將“黨的建設”歸結為三大法寶之一,并且開展了多次“整黨、整風”運動,使得黨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凝聚力,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當前,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就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但是,黨的建設也面臨眾多考驗與危險。正如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所講:“要深刻認識當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深刻認識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 因此要不斷加強黨的建設,這樣黨才能具有足夠的能力領導當前的監察工作取得新的勝利。
(二)不斷進行監察體制機制的創新
架構起完善的監察體制機制,才能有效形成監察合力,發揮監察的最大效用。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革命的形勢與條件的不同,創建了不同的監察機構。除了監察機關的監察以外,人民的監督、民主黨派的監督、輿論監督等形式也是良好的監督形式。同時,注重對黨員干部以及公職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思想意識上加強公職人員的“自我監察”,有效地將“外在的監察”與“內在的約束”結合起來,架構起行之有效的體制。這對于當下的啟示,就是要注重監察體制機制的創新。自1993年以來,中央就按照“一套機構、兩塊牌子、兩項職能”的框架建制,即是形成了國家監察機關與黨內紀檢機關想結合的監察體制。十八大以后,黨中央基于當前國內的監察工作所面臨的嚴峻形勢。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將紀委、監委合署辦公,這是對于監察機構的更新迭代,也是對監察體制的創新。當前,我國監察改革實踐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如:職權銜接問題、監察對象認定不清等問題。只有創新、完善監察體制機制,才能促進監察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
(三)不斷完善監察法制體系
完善的監察法制體系,使監察工作的開展有法可依。毛澤東時代非常注重監察法制的創建與完善,做到依法開展行政監察工作。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臺了《行政監察法》《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等,并多次對《行政監察法》進行修改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十九大以后,根據相關監察工作的部署。《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于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新頒布的監察法,監察的范圍較之以前的監察范圍更加寬泛,內容細化,在監察對象上實現全覆蓋。新的監察法將黨的紀律檢查機關、監察機關職能進行整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前所制定的監察法必然會凸顯出其問題。例如:紀委、監委兩者的權力如何限制?因此在推進監察的實際工作當中,應當逐步細化與完善監察法,才能得以保證監委制度的完善。
注釋: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69.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01版.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
[5]鐘樹杰.毛澤東廉政思想及其實踐[J].人民論壇,2011(32):80-81.
[6]王愛英.毛澤東反腐敗理論及其實踐給我們的重要啟迪[J].紀檢與監察,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