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清
[摘 要] 教師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并使之符合新課改對小學語文的課程要求,一直在積極尋求方法。當合作學習被作為語文教學的方法運用到教學中時,體現出明顯的優勢,小學教師開始將合作的方法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對注意力經常不集中的小學生,合作學習方法能夠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合作學習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合作;評價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不再單一地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而要在教學中同時實現學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發展,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同他人合作交流的習慣。語文合作學習經常是教師組織學生形成小組,進行課堂知識的講述,而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習、討論,并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圍繞學生進行展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自主地合作,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多角度的交流,讓全體的學生融入其中。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取長補短,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開展合作學習模式上還存在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教師對合作學習教學方式的應用仍有許多誤區。教師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認為合作教學等新的教學模式較為復雜,也有教師過于依賴合作教學,過度使用反而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沒有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和作用,在進行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時,只注重合作的形式,忽略了學生才是合作學習的主體;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必須發揮好自己的指導作用,教師角色的缺失容易使課堂紀律混亂,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小組合作進行語文學習
教師將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合適的分組,合作小組的組成是開展教學過程的前提,合理分組,對教學過程的順利完成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會產生積極作用。教師要充分了解自己班級中的學生情況,詳細地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興趣愛好以及學習能力,分組中也應考慮組間同質和組內異質的原則,讓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帶動學習成績較弱的學生,實現共同進步。分組的人數由具體的教學內容來決定,但人數不能過多,以免影響學生自我意見和學習問題的表達,甚至出現部分學生談論與課堂無關的話題的情況。分組完成后,教師對每個小組布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任務,讓小組成員對學習任務進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課文時,教師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了解,課文主要講述了周瑜與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劃分課文的段落,合作探究課文的主旨,對課文大意進行分析和總結。在教學內容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對《三國演義》的知識進行拓展,以小組為單位,了解《三國演義》的相關背景,講述《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故事,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合作小組的組建,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他人的優點,取長補短,抒發自己的看法,表達和展現自己,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培養團結合作的意識。
二、加強在語文學習上的合作意識
人的行為活動主要由自己的意識所支配,因此,對于小學生而言,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是進行合作教學的關鍵。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制定相關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融入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布置需要學生合作完成的課外學習任務,指引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了解合作的長處,意識到合作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學生學習合作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面對其他問題時,也能夠積極地尋求合作學習的方法,從而實現合作能力的提高,繼而使語文素養得到發展。
當教師講述一年級課文《雨點兒》時,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表演,通過分組的角色表演的合作,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樂趣,在以后的合作學習中能夠主動參與其中;教師在講解《秦兵馬俑》前,要求每組學生搜集兵馬俑的圖片,記錄兵馬俑的故事,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對課文進行簡要概括,小組成員可以責任細分,分別去完成其中一項任務,最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所得,小組內的責任分工可以更加快速、更加細致地完成任務,實現合作的最大意義。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合作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更多的合作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遇到其他的學習問題時,也能夠去借助合適的合作學習方法,這就實現了合作意識的培養。
三、采取教學評價檢驗教學結果
小學生的好勝心都比較強,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類心理特點,對合作小組的任務進行的過程和結果做出客觀評價,也可以對小組的整體進步評價和獎勵,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評價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動力,在小組內部形成競爭,讓學生能夠產生集體的榮譽感,能夠為小組整體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個人的進步,讓學生對比之前的學習成績對自己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也讓組員之間產生良性競爭,推動小組任務的完成,任務完成后,組員之間也可以互相評價,使評價機制更為合理和公正。合作評價的教學能夠為學生學習提供動力,加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個人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長遠和全面發展。教師還應注意,在合作學習評價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小學生采取鼓勵、贊賞的評價方式,發現學生的優點,尊重學生,避免使用批評、否定的教學方式,以免打擊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比如教學《憶江南》《望洞庭》《獨坐敬亭山》三首古詩時,教師要求學生了解詩的大意、詩人想要抒發的感情、熟練背誦三首古詩、摘抄描寫山水的古詩,學生可以采取合作學習方式,共同探究問題的答案,組員之間相互監督背誦,合作查找山水詩。教師監督和指導小組完成任務的過程,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進行評價、統計后,評出各方面表現最好的小組,適當給予夸獎和獎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小學語文合作學習能夠鼓勵學生積極地發揮自己的長處,還能夠在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時挖掘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其他潛能。教師要在合作學習中,將科學分組、培養合作意識與適當評價結合起來,實現合作教學的發展。針對合作教學中呈現出的許多問題,教師也應不斷地優化合作的教學方法,推動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生紅.“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6,(01).
[2]劉靜園.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6,(04).
[3]蔡藝娟.淺談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青年時代,2013,(30).
[4]梁端水.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04).
責任編輯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