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園園
摘? ? 要: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增進學生對小學音樂的喜愛,提升其音樂學習積極性,本文結合蘇少版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從情境創設、寓教于樂、師生互動等方面具體分析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旨在更好地提升小學生音樂學習成效。
關鍵詞: 小學音樂? ? 課堂教學? ? 有效性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從深層意義來講是教學者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標準要求和小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更新教學理念,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思想狀況,在調動和整合多方力量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增強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教師立足實際,在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弊端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教學模式。
一、通過音樂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魅力。
情境主要指利用特定的方式為學生的學習創造出內在感覺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達到情感共鳴。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結合小學生的音樂學習特點為其創設輕松、自在的音樂學習情境。比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音樂五年級第八單元《愛的人間》時,基于這節課的內容(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專門為盲童寫的一首歌,歌曲以親切委婉的曲調、深沉的情感刻畫出盲人心中的美好世界),教師在開展有效教學的時候需要將“愛”這個主線貫穿始終。
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情緒盡早融入這節課的學習中,筆者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課前導入:“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有一支舞蹈曾經感動了成千上萬名觀眾,請同學們分別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這支舞蹈(播放《千手觀音》舞蹈)。”學生通過觀看《千手觀音》的舞蹈體會身殘志堅的精神,接著跟隨老師引導進入歌曲教學,直觀感受到歌曲的情緒及心存感激的那份情懷,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通過環環相扣的問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問答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牽引學生學習的關鍵關節,為此,音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為他們設計環環相扣的問答。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喜洋洋》的時候,教師經過分析發現學生具備發言積極、討論熱烈和一定解決問題的優勢能力,但是從整個教學實際情況看學生普遍存在對音樂欣賞內容的學習興趣不濃厚的現象,并且有小部分學生學習自律性較差。因此,怎樣將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環境中是當前教學需要突破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課堂設計了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為學生創設了輕松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感官欣賞體驗音樂作品。如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利用多媒體播放《喜洋洋》音樂片段,讓學生感受音樂氣氛。通過歡快的音樂把學生帶入濃濃的音樂氣氛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學習做鋪墊。教師順勢提問:“很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進入快樂的音樂課堂。同學們剛才聽到這段樂曲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學生回答:高興的、歡快的、喜悅的……教師提問:“這首歡快活潑的音樂能讓你們想起什么樣的畫面?”學生回答:過年、節日。在這一環環相扣問題的提出和引領下為接下來學習奠定良好支持。同時,在學生聆聽歌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捕捉學生的聆聽表情變化,將學生的表情記錄下來,通過反復聆聽歌曲帶領學生分析這種變化,深化學生對歌曲學習的認識。
三、增強師生互動,在師生合作中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起引導作用。音樂作為一門創造性極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想象力。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其學習行為會受到一定的束縛,為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以往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成效。
比如在學習蘇教少兒版音樂《閃爍的小星》一課的時候,筆者對整個課堂教學流程做出這樣的設計:“首先,課前教師為學生安排家庭作業,讓學生晚上抬頭看星空,觀察星空中的星星都有怎樣的特點?思考天空中的星星像什么?其次,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觀察結果。在思維不同的影響下學生做出的回答不同,有的學生說星星看起來像節日里的彩燈,有的說是發光的寶石……突然一名學生悲傷地說道我家看不到星星。”筆者順著這名學生的回答說道:“既然這位同學看不到星星,那么我們一起想辦法幫助他看到星星好不好?”筆者拿出一條自制熒光紙小星星將其粘貼在黑板上,黑板變成了閃爍的星空。在學生目瞪口呆的時候筆者引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星星,還可以歌唱星星,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學習《閃爍的小星》!”通過這樣的師生合作交流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感到學習的快樂,激發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和教師的交流互動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四、寓教于樂,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
學生是整個音樂課堂教學的主體力量,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同時,音樂課程本身是一門生動活潑、充滿趣味和生命力的課程,只有學生全面參與課堂學習中才能更好地感受到音樂這門藝術的魅力,培養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為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本出發點,為學生營造寓教于樂的學習環境氛圍,強化學生的音樂學習。比如教學蘇教版小學三年級音樂《月亮姐姐快下來》的時候,傳統教學方式是直接開展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針對這個問題,教師需要對課堂導入進行創新,比如:“從古至今我們對月亮都有著強烈的憧憬和向往,十分想要了解月亮上的嫦娥仙女和玉兔。不僅如此,月亮從古至今也是人們表達思念的重要載體,那么,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傳說?”通過故事導學案的引入調動學生學習這節課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思考。緊接著教師可以“月亮上住著一個美麗的姐姐,她有美妙的歌聲”作為教學基本線索,引導學生繼續完成故事,引出這節課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以較好的狀態投入學習,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五、帶領學生開展音樂創作,培養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目標。從實際教學情況看,受多種因素影響,教師難以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為此,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演力,通過情景表演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比如教學《掀起你的蓋頭來》時,著重體會新疆人民通過這個歌舞展現獨特的民族藝術魅力。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表演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以表演形式演繹歌曲,發展和強化表演能力。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以“燦爛的新疆藝術”為基本主題引導學生在適宜的情境下開展歌舞表演,之后應用輕快的舞蹈旋律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豐富學生以往的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創造能力。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是小學階段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在培養學生音樂綜合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結合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結合學生學習需要和教學大綱要求不斷創新優化音樂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在一系列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成效和音樂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翡,劉玉.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新課程(上),2017(2).
[2]蔡文斌.探討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方略[J].時代教育,2017(2):187.
[3]賈梅花.關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學周刊,2017(29).
[4]李曼.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考試周刊,2017(A2).
[5]王慶委.淺析如何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J].好家長,2017(20).
[6]趙明,侯彩霞.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四大策略[J].祖國,2017(7):278.
[7]王如敏.淺談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九年級下旬),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