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東
摘 要:體育與健康一直是初中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個課程。首先,體育占據了中考的一個部分;其次,體育對初中生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發展都有著一定的好處。但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當中還存在諸多教學方面的問題,文章主要針對當前教體育教學現狀分析,探索提高教學有效性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有效性
引言:
由于應試教育制度以及學生的升學壓力,導致了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有待提高。但是如今的數字化教學改革,使初中體育這門課程得到教學重視。初中生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他們一定要擁有健康的體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這也恰恰是初中體育課程當中培育學生能力的一個方面。體育教師要結合學校的實際環境和學生的青春期心理,并從環境、課程以及從自身去提升教學有效性,以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
一、當前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幾方面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
大部分學校仍然是將語、數、外與其他應試科目作為教育重點,忽視了體育教學。一方面,即使體育課程占據考試的一部分,但大多學校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在考前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內高強度訓練學生,讓學生的體能短時間內提升上來,以便在考試當中獲取到好的成績。另一個方面,學校的課程安排缺乏科學性,有時會將體育課安排到上午最后一節課或者是下午第一節課。在上午,學生已學習了很長時間,精力不足,再加上快要吃飯,他們的心思自然不會在課堂上;下午第一節課是學生剛剛午睡起來進行的課程,身體機能未被完全喚醒,精神力不足,很容易使他們產生精神倦怠。
(二)教師無從下手
體育教師在授課時表示無從下手。一方面是因為沒有其他的訓練內容,只能通過跑步或者體操的形式來讓學生鍛煉身體。這種枯燥機械化的方式只會使學生積極性逐漸下降;另一方面空曠自由的場地使學生的身心放松起來,導致他們并不能集中精神投入到課堂當中,教師也不能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監督。
(三)學生懶散倦怠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上體育課只是為了讓自己的身心放松,抑或是為了鍛煉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以便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這種淺顯的認識會讓他們產生懶散倦怠的態度,他們沒有真正理解體育課程和鍛煉帶給他們的益處,只知道跑步、做體操很辛苦,并不能感受到運動帶給自身的健康。有大部分學生由于青春期的愛美心理,不想自己的身上留有太多的汗水;女生也不想自己的身上鍛煉出肌肉,這樣就會很容易在體育課程中出現懶散的狀況。
二、提升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強化教學意識
強化教學意識首先要從自身做起。作為一名體育教師,一定要認識到體育課程對學生的重要性,并在課堂中將體育運動與健康知識深入到教育中。提升自身教育品格、優化教學方法,采用多種體育游戲來幫助學生喜歡上體育課。比如在短跑100米學習當中,將學生分成每十個人一組。教師計時,一名學生跑其他同學在一旁加油,教師再根據跑步姿勢跑步速度評分,之后公開評分表,比一比哪一個小組的平均分最高。評分最高的小組在下一節體育課指定其他小組成員幫自己拿體育器材。多次之后要向學生滲透體育鍛煉的好處,并不是因為體育課上得到益處才想要認真運動。其次,向身邊的教師滲透體育運動的益處,帶領著周圍人一起進行體育鍛煉。最后一點,向學校提出在學生早讀開始前的半個小時進行操場跑步活動的建議,每個人跑5~8圈,誰先跑完就可以先學習。最好是每個班的班主任帶領著學生去進行跑步。這樣可以從教師與學校層面去進行體育教學意識的強化,讓每個人都能夠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二)優化教學環境
初中生喜歡新奇的事情,對良好的教學環境也比較感興趣。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運動器材,讓他們在各種各樣的體育項目當中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并能夠放松自己的心情。比如說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網球,排球等球類器材、柔軟的橡膠跑道、精確的秒表、小啞鈴、沙坑、運動墊子等運動條件。安排一個體育倉庫,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一卡通進行器材借用。讓他們不再為了考試而去鍛煉,而是為了自己的興趣和健康去進行體育運動。定期為學生開展體育小課堂,一個星期三次在午間廣播插播5~10分鐘的體育小知識或者有關于體育的新聞。在進行體育課程時,帶領學生去認識各種器材,并了解各種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教他們如何放松自己的肌肉、讓運動后的身體不會出現酸痛現象。
(三)走進學生心理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一是青春期心理,一方面是懶惰心理。他們進入初中,周圍的人和事變得不一樣,男女生的心理也會趨于不同。他們所面臨的課程數量和深度也會增加,由于體育課的開放性,不由得在當中產生懶惰的心理。教師就要針對這兩種心理進行教學。首先愛美心理,部分女生想要減肥,不想自己的身上有肌肉,那么教師可以讓他們去進行慢跑、體操等有氧運動來促進減肥,還能夠長高,使自己的身材變得更好看;男生則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正確的運動技巧還能讓自己擁有帥氣的運動姿勢。針對懶惰心理,則是讓同學們去運用跑步來激發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積極向上,面對困難更要勇敢地向前沖,而不是尋求某一個時間段來放松自己。比如跳繩,打球跑步等等,當自己的身體進入到一個非常累的階段,但是運動量還不夠時,是去想方法提升自己,改變自己的身體素質,而不是想要去逃避,不愿意進行運動。
結束語:
由上文可知,初中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學校、教師自身以及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需要教師在課程當中逐漸地去進行改善。使學生、學校意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及積極鍛煉的體育意識,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心理健康發展,為祖國新時代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何麗娜. 健康第一,培養終身意識——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 學周刊,2018(08):155-156.
[2]陳小騰. 核心素養愿景下初中體育教學之轉變[J].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21(02):168-169+172.
[3]何小鵬. 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8,8(33):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