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勢下,廉潔文化教育是現階段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中一個有效手段,是預防腐敗、構建和諧教育環境的重要途徑。通過弘揚吳地廉潔人文精神,對高校師生進行廉潔文化教育,將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傳統文化傳承有機結合起來,使師生在廉潔文化的約束下自覺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在提高高校黨員干部思想政治素質、推進學生反腐倡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廉潔人文精神;高校廉潔教育;創新路徑;保障機制
吳地廉潔人文精神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深厚文化底蘊。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平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如何將傳統文化與高校廉潔文化教育相融合,營造良好的廉潔校園氛圍,引起了高校的重視和關注。高校要以傳播廉政知識、弘揚廉政精神、建立廉政制度為宗旨;用積極向上、清正廉明的文化教育充實師生的精神世界;用信仰廉政教育陶冶師生的情操,努力營造校公平、公正、和諧的校園環境,為做好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吳地廉潔人文精神底蘊深厚,為高校廉潔教育提供豐富營養
自泰伯、仲雍南奔,季札“三以天下讓”,吳地涌現出一大批清官廉吏,引領吳地形成尊賢向善的廉潔人文精神:一是愛國奉公,勤政愛民。吳地涌現出許多勤政愛民、執法嚴明的清官賢吏,其外柔內剛、仁愛有德的廉潔人文精神影響后世吏治之風。如明代中后期,吳地的東林黨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以懲弊救世、天下為公為己任;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愛國者顧炎武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仁人志士的共同心聲;晚清名士馮桂芬為洋務運動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二是廉潔自律,克己奉公。吳地仁愛克己的社會風氣代代承,如東漢末年,陸績正直清廉,為官多年深得百姓贊譽,后人傳頌陸績的清廉事跡;北宋時期,范仲淹傾盡資產在家鄉蘇州購置千畝“義田”,擴建“義宅”,創辦“義學”,為鄉族貧寒者提供救助,史稱“范氏義莊”,開創了中國的慈善事業,對吳地后世的慈善事業起到了積極深遠的帶動作用。
吳地優秀的廉潔人文精神具有濃厚的親和力,為高校廉潔文化氛圍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吳地優秀廉潔人文精神是真正的“接地氣”文化,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質樸的思想情感和獨特的人文情懷,更是傳統文化通俗易懂的具體表達,為廉潔教育工作提供鮮活的素材。高??梢猿浞掷脙炐銈鹘y文化的影響,開展實踐課教學,組織師生到當地廉潔名人故居進行廉潔文化教育,就地取材、接地氣,有效縮短了黨員和師生與理論知識的時空距離。長時間置身于這種文化氛圍的浸染中,使大家身臨其境,觸摸歷史,感同身受,引起反思,對吳地優秀傳統廉潔人文精神的認識也會逐步地由淺入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影響著師生的言談舉止,從中深刻領悟廉潔文化的深邃內涵。
二、吳地廉潔人文精神與高校廉潔文化教育相融合的創新路徑
吳地涌現出的“華西精神”“張家港精神”等特色典型,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展示了吳地廉潔人文精神的歷史沉淀和價值,有效遏制腐敗、倡導廉潔奉公的力量源泉,促進廉政制度建設,培育校園良好廉政生態。
1、利用高校的文化優勢,多維度開展廉潔文化教育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往往在廉潔意識養成中具有“無為而治”的價值,高校所具有的文化優勢,可使廉潔文化教育成為一種時尚。絕大多數高校師生在主觀意愿上具有傳統優秀文化教育的需求,高校也應從多維度強化對廣大黨員和師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首先,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在教學樓走廊、教室、宿舍、食堂、圖書館、體育活動場地等地,通過古典名言警句、格言、漫畫等多種形式,為師生提供學習包括廉潔文化在內的優秀傳統廉潔人文精神的環境和氛圍,感受濃厚的優秀傳統文化氛圍,耳濡目染地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其次,“以史為鑒,廉雨清風,化育人心”。依托吳地廉潔文化教育基地,探索出校內校外兩條“以史鑒今、清風育人”的新路徑。并緊緊抓住領導干部任職、新生入學教育、新教師上崗培訓、黨員干部培訓等重要環節,組織黨員干部、師生進行專題廉政文化教育活動,推動黨員干部廉潔從政、教師廉潔從教、學生廉潔誠信的廉潔思想建設,提高領導干部及師生防腐拒變的能力。第三,充分利用網絡等新媒介作為平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的校園網站上,除了可開辟廉潔教育網頁外,還可以鏈接一些吳地傳統人文廉潔文化網站等,使其成為師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平臺。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網絡QQ群、微博、手機微信群等新媒介作為文化傳播媒介,為師生提供優秀傳統廉潔人文精神的學習內容,使廉潔逐漸成為一種習慣。
2、依托以吳地廉潔人文精神,激發校園廉潔學術氛圍
學術道德是從事科研活動所應遵守的道德規范,高??蓪堑貎炐懔疂嵢宋木衽c學術道德教育相融合,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第一,學術道德貫穿于教師日常廉潔教育,使引用、雷同、抄襲無所遁形。找準學術腐敗主要防控點,嚴把職稱申報關、社科研項目申報驗收關等,定期在校園網上公示教師、團隊的科研工作進展情況,以起到良好的激勵和監督作用。第二,建立大學生學術誠信檔案,將誠實守信、恪守學術道德融入畢業答辯、考試等各個環節,引導學生走好清廉人生路,激發學生“澄清思遠,激濁揚清”的正能量,從而為打造清正廉潔風氣的高校氛圍作出貢獻。
3、突出課堂載體功能,將專業教學與廉潔文化教育有效融合
高??稍趯I教學中充分挖掘傳統廉政文化資源,努力發揮吳地廉潔人文精神的兼容性強、滲透力深、影響力長遠的優勢,積極開發專業教學資源,專題研討教學安排,將廉潔人文精神教育融入項目教學,如字體設計、圖形創意、動畫設計等專業課程教學。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廉潔課題創作,面對真實項目,無形中將廉潔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激發師生設計靈感,增長廉潔意識,推動廉潔教育入眼、入耳、入腦、入心,促進了“人人思廉、人人悟廉”,幫助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鍛造良好的廉潔品質。
4、突出活動載體效能,拓展校園廉潔主題教育空間
高校開展廉潔教育時,可以將吳地廉潔人文精神與新時代的要求相結合,創新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載體。充分利用高校自身優勢,定期開展廉潔主題征文比賽、文化藝術節、人文大講堂、專題講座、書畫展、動漫設計、主題班會課等多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當今高校,校園內各式各樣的廉潔主題宣傳、展覽等也已經屢見不鮮,在此基礎上我們堅持創新經典,為廉政文化建設提供文化支撐,打造廉潔校園文化活動體系,在師生中播下“戒奢節儉、敬廉崇潔”的種子,逐步形成尊廉、崇廉、尚廉、愛廉的良好校園氛圍。
三、借鑒吳地廉潔人文精神的精華,建立高校廉潔教育監督激勵保障機制
吳地廉潔人文精神集中體現了吳地人民對良好道德品質的追求,本著“吸其精華,剔其糟粕”“以古鑒今、古為今用”的原則,將其貫穿于高校廉潔文化教育全過程,建立和完善過程監督、結果監督和責任追究的風險防范機制,為建立風清氣正的高校廉潔教育氛圍提供制度支持。
1、加強高校教師廉潔文化教育制度建設
為了使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更加規范化,需要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從而使無形的、抽象的廉潔文化教育的觀念、思想、原則、目標、內容等轉變為有形的、具體的廉潔文化教育制度。
第一,制定并完善高校領導主體責任制度。廉潔文化教育的領導班子建設是加強廉潔文化教育制度建設的一個關鍵環節,在學院黨委與班子成員和二級單位黨政負責領導帶頭簽訂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中,明確促進管理人員廉潔從政,推進廉潔文化建設的責任主體。定期召開學校廉潔文化教育領導班子會議或具體的職能部門專題討論會,從而保證針對廉潔文化教育的決策能夠更加科學、準確、及時,并樹立起全面學習、終身學習、創新學習的觀念,以提高在開展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活動中的決策能力。第二,學校需要建立嚴格的廉潔文化管理制度,使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設工作變得更加規范化、體系化。制定監督、檢查方面的制度,加強責任細分,嚴格實行責任考核和追究制度。建立可行性高并且有效的高校廉政文化激勵制度,通過激勵機制獎勵那些在學習廉政文化過程中表現出色的師生,使得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由被動變為主動。
2、在大學生監評機制中強化廉潔教育的融入
高校廉潔文化教育需由科學的、健全的制度做保障,注重防患于未然。比如,高校可以將大學生的廉潔行為考察與綜合素質考評相結合,建立廉潔記錄卡,并形成一種制度。教育學生懂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道理,養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貴品質,懂得“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注重從身邊小事做起,要光明磊落,心胸坦蕩,明辨是非;面對腐敗行為要敢于挺身而出,勇于批評。每當學生有此善舉,教師都可以將其錄入廉潔檔案,讓學生慢慢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廉潔思想。
新時代帶來新的任務和挑戰,高校應充分認識到廉潔教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育實效。從思想上、制度上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構建起廉政文化道德修養作用于內、廉政制度作用于外的廉政預防腐敗體系,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震懾。
參考文獻
[1]張國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鄭巧群,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推進廉政建設[J].莆田學院學報,2010(6):19-23
[3]楊琳,吳地近代教育的區域特色及其成因探析[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13(6):34-37
[4]袁錦貴,我國傳統社會廉政教育的內容與作用[J].廉政文化研究,2016(4):65-72
[5]劉蘭香、張新潁,高校大學生廉政教育現狀及對策探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3):124-127
[6]尹達,對“翻轉課堂”的再認識[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2):64-67
作者簡介:
沈夏敏,女,漢,碩士,教育管理,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單位: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