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阿依木·加拿布爾
摘 要:舞蹈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歷代帝王的故事之中似乎都有舞蹈的出現,名垂千古的美人總有關于舞蹈的詩篇,這也是舞蹈美感的體現。實際上,舞蹈并不僅有欣賞層面的作用,其實,對于舞者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而言,舞蹈有著較多的益處。正因如此,舞蹈在當前的教育之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比重,并且與德智體美教育有著較多的關聯性。舞蹈的種類較多,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內涵和表現方式。舞蹈表演意識是非常關鍵的一項內容,因為只有具備這種意識才能賦予舞蹈作品真正的靈魂。
關鍵詞:舞蹈教學;舞蹈表演意識;培養
引言
舞蹈作為人文藝術的一種表達形式,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集音樂、舞美、動作等為一體,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化反映和表達。舞蹈這門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而誕生的,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演變。發展至今,舞蹈已經成為綜合性較強、表現力及審美價值極高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藝術也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逐漸促進人們的審美情趣走向更高的境界。
1 舞蹈表演意識的重要意義
1.1舞蹈表演意識有助于增強舞蹈的靈動性
舞蹈是具有動態美的藝術,而不是標準化的方程,舞蹈演員在表演時,身體動作、情感等方面都會輔助舞蹈的表達。而只有充分理解了舞蹈所要表達的內涵所在,才能更好的進行舞蹈作品的表演,而這就是舞蹈表演之中所謂的靈動性,有了這種靈動性,舞蹈表演才能更加出神入化,使觀者的情感能夠與舞者產生共鳴。
1.2舞蹈表演意識有助于提升舞蹈的感召力
舞蹈是可以給觀賞者帶來感動的,這是舞蹈的感召力體現。與音樂通過音符的跳動帶來的感動不同,舞蹈是通過表演者的肢體語言來完成的,更直觀更真實,因此也更容易感召觀眾的情緒。在舞蹈表演過程中,如果愛哦沿著能夠運用自己的表演意識,對所表演的舞蹈角色進行深入塑造,把自己切實融入到創設的情景當中,那么,在臺下的觀眾們就能夠跟隨表演者的腳步和引領,進入到其創設的情景當中。這種方式能夠使表演者的舞蹈具有更強的感召力。
1.3舞蹈表演意識有助于渲染舞蹈的意境
舞蹈的美感在于其所蘊含的意境,優秀的舞蹈表演意識有助于舞者更好的渲染舞蹈的意境,更容易使觀眾進入到舞蹈所營造的氛圍之中,同表演者一起悲喜一起感動。而意境的營造并非是正確的舞蹈動作就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建立在舞蹈表演意識之上的。
2 舞蹈教學中舞蹈表演意識的培養策略
2.1舞蹈表演意識之想象創作意識的培養
舞蹈表演會涉及到不同的作品,要表演出不同的人物,傳達出不同的情感。一個好的表演者應該能夠表演出不同作品不同人物的精神內涵,而反之,如果所有表演的人物作品都是千篇一律,則不能稱之為好的表演者。舞蹈作為一種藝術,是需要不斷創新和發現的,并不是墨守陳規的,對此,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舞蹈需要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力和想象力能夠賦予作品更多的感召力。有足夠創造力能夠為舞者和作品大大加分。創造不僅存在于對舞蹈作品的設計和創造前期階段,實際上,在舞蹈作品的演繹過程之中,也有許多表現創造力的空間。藝術取之于生活,但是在生活之上的,如果只按照實際來演繹,盡管足夠真實,但是在情緒調動上可能張力不足。這就需要物者加以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對作品背景、感情等方面內容的掌握是基礎,在此之上應該能夠展開想象,賦予作品有趣的靈魂。關于想象力,在舞蹈作品中學生可以通過想象力,將自己想象成所表演的人物,或者通過想象力給表演加入一些創意元素,讓傳統的作品煥發出新的生機。此外,舞者應該對觀眾的思緒能夠有所感知,畢竟舞蹈是表演給觀眾的,應該對觀眾可能的反應有所預設,并針對觀眾可能產生的反應來調整舞蹈作品的演繹。
2.2培養學生表演節奏感和音樂感
舞蹈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節奏是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好節奏是演繹好舞蹈的基礎,而節奏是通過音樂來體現的。所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樂感是舞蹈意識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身形的動靜、起伏、開合、張弛之間的過渡舒緩流暢,使速度快慢、強弱的轉換柔和協調。同時,使動作的節奏與音樂的旋律吻合,使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完美結合。這樣,表演起來才能舒展自然、錯落有致。然而,良好的節奏感和樂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需要通過長期反復的訓練逐步培養和提高。
2.3創新舞蹈教學方法
在大學舞蹈教學領域,舞蹈教師需要重點加強教學方法、手段的創新。教師需要綜合大學生素質培養具體需求,積極創新多元化教學方法體系,豐富學生舞蹈學習環境和空間,提高大學生舞蹈整體學習效率。首先,教師可以合理借助多媒體構建課堂情境,展開舞蹈動作示范教學,讓學生跟隨多媒體視頻對舞蹈動作進行規范練習,從而保證大學生對舞蹈動作的掌握,更加規范、合理。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合理開發微課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拓展訓練提供重要載體。同時,舞蹈教師需要積極多學科交叉教學法,將舞蹈與其他藝術學科建立有效聯系,比如說要求學生將舞蹈和表演結合,進行綜合性表演,從而保證學生所展現的舞蹈表演更具有情感深度,讓學生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能夠加深情感共鳴。
2.4加強舞者心理教育
舞蹈重點考查表演者的心理素質,因此,在大學舞蹈教學領域,為保證教學效果更加理想,教師需要重點加強舞者心理教育。促使大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從而在舞蹈訓練以及表演活動當中,表現的更加優秀。首先,舞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合理地進行心理自我調節。通過心理暗示或者自我鼓勵等方式,讓學生緩解舞蹈表演的壓力,從而以更加從容、淡定的心態,參與到舞蹈表演活動當中。同時,舞蹈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舞蹈訓練機會,積極組織訓練活動。要求學生在訓練活動當中,端正舞蹈表演態度,以便學生可以不斷積累舞蹈表演經驗,提高自身表演心理素質。此外,教師可以貫徹以賽促學理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舞蹈比賽活動,從而實現大學生舞蹈心理素質有效建設。
3 結束語
在一個舞蹈作品之中,如果其自身的舞蹈技術技巧和舞蹈的人物性格不和就會導致技巧技術越是凸顯,舞蹈的效果反而越差。舞蹈技術技巧是因為舞蹈而存在的,而舞蹈的存在主要是為了表現出一種思想和情感。要做到創新和傳統的完美結合,將舞蹈表演意識充分合理使用到舞蹈表演之中,使其具有必要的藝術性。
參考文獻
[1]羅歆張.試論表演意識在大學舞蹈教學中的培養[J].中華少年藝術與體質訓練,2017(06):18-19.
[2]王璐.表演意識在大學舞蹈教學中的培養分析[J].戲劇之家教育縱橫,2017(24):15-18.
[3]劉江暉.談大學舞蹈教學中表演意識的培養[J].大眾文藝教育理論,2012.
(作者單位:尼勒克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