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佩蓓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正確應用網絡語言文化使留學生能夠對網絡語言文化有著清晰的認知和理解,有利于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應用水平。基于此,本文將漢語網絡語言文化之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影響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網絡語言文化的概述,進而對其就對外漢語教學的挑戰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應對策略,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參考。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語言及網絡文化在人民生活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作為社會發展的標志性產物,網絡語言對應著社會習慣、文化以及心理等方面的變遷,網絡語言能夠充分反映出社會變化。因此,教師在教授對外漢語的時候,可以通過正確利用網絡語言文化使留學生能夠充分的認知、理解網絡語言文化,提高留學生的社會認知水平和漢語應用水平,使留學生能夠對中華文化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1 網絡語言文化概述
網絡語言指的就是由互聯網創造出來的語言,其反映了社會的文化、心理,與人民的生活靠近,由網民廣泛使用傳播的一種語言。而網絡語言的特征就在于其更新時間快、具有明顯的時效性,網絡用語的快速更新體現了網民的創造力,其為漢語增加了很多的活力。同時,網絡用語種類多,應用廣泛,貼近人民生活,形式多樣,情感鮮明,但是其語言不夠規范,盡管被廣為流傳,但是其一般用于口語,在書面中的使用較少。但是,由于網絡語言都是由廣大網民所創造出來的,因此其與社會的生活方式十分接近,其在一些報刊廣播中的應用也比較普遍,留學生要想學好漢語,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網絡用語,理解網絡用語的深層次含義,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學習并掌握漢語。
2 網絡語言文化之于對外漢語教學的挑戰
2.1 網絡語言的外語翻譯問題
網絡語言在翻譯的時候要保證其在意義與聯想上與本意盡可能的一致,才能夠使網絡語言的內涵充分的表達出來。網絡語言翻譯出來的本意是語言符號所表現的基本含義,而其聯想意義表現的就是文化之間的差異,尤其是作為世界語言中具有典型代表的象形文字體系,漢語的字符意向十分復雜,加之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使得網絡用語在翻譯的時候基本意義與聯想意義無法達成一致。因此,網絡用語若是簡單使用直譯、意譯等翻譯方法,加之不斷更新的網絡語言,這對漢語的學習和理解都造成了不良影響。
2.2 網絡語言對傳統教學的影響
網絡語言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應用,這對傳統對外漢語教學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當前的對外漢語教學中,解釋并界定網絡語言在傳統語言中的容錯性以及多義性十分困難,這需要對外漢語教學人員進一步加強研究才能夠實現,例如網絡語言中經常使用漢語諧音、異化頂替語言,這種現象十分普遍,而一些傳統成語正義異讀以及字面替代了由網民自行創造的語言,這種異意現象使得漢語語言的學習更加的困難。
3 漢語網絡語言文化之于對外漢語教學的應對策略
3.1 正確定位網絡語言教學標準
作為交際語言的一種形式,網絡用語的流行與當前的社會熱點聯系密切。因此,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時候,網絡語言是漢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具有較強的時效性以及不穩定性,且構詞、語法等形式不夠規范,這就使得漢語學習者在學習的時候無法運用正確的方法或一般語法規則掌握漢語語法。為了能夠使對外漢語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就需要根據學習者的學習目的及教學大綱就當前的網絡語言進行正確的識別定位,將符合教學大綱的語言引入到教學中,加速漢語學習者的語言學習速度,及其對漢文化的理解。
3.2 強化網絡語言的翻譯工作
在當今社會,網絡語言已經成為人民日常生活工作的一個重要用語。但是當前的漢語教學體系中對網絡語言的應用研究比較少,而且由于網絡語言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時效性,因此需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加強研究。例如,網絡流行詞語“給力”一詞,其從字面上的翻譯是“FORCEFUL”,但是實際上其具有“FANTASTIC”和“COOL”兩個詞語的意識,而隨著我國與國際聯系日益密切,中式英語也使得英語詞匯不斷拓展,如何將語言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就需要加強對網絡語言的研究,這是當前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
3.3 提高網絡語言的教學效果
網絡語言是在互聯網環境下產生的,因此互聯網也可以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渠道。通過互聯網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使漢語教學方法得到豐富,同時也能夠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互聯網作為教學載體,其具有網絡語言教學的天然語言環境,例如通過微信、微博等網絡形式進行教學,擺脫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將漢語教學充分融入到生產生活中,隨時隨地就可以開展教學活動,這對于對外漢語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網絡語言文化的概述,進而從網絡語言的外語翻譯問題、網絡語言對傳統教學的影響就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挑戰進行了分析,最后對漢語網絡語言文化之于對外漢語教學提出了正確定位網絡語言教學標準、強化網絡語言的翻譯工作、提高網絡語言的教學效果三個應對策略,為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以及對外漢語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作者單位: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