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靜文
就當前的教育體制改革而言,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能夠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中職德育課堂作為當前中職德育的主陣地,要根據社會需求與學生的發展現狀進行調整,這樣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做到實效性與針對性相結合。德育教師在專業的德育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德育,同時其他的專業教師也要加強“課程德育”的執行與落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將德育落到實處,進而把“課程德育”落到實處。
德育課堂是中職學校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和品行修養的最重要方式。所謂的“課程德育”,可以理解為在中職學校的各類課堂中,穿插德育。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中也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由此可見,通過中職“課程德育”,加強和改進其路徑,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中職學生的特點
(1)品德素養可塑性強。由于中職學生年齡較小,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于不穩定期,同時也處于塑造期。
(2)學習能力相對薄弱。中職學校的學生,排除個別對職業技能特別感興趣的學生,大部分是在中考中失利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水平較低,在行為習慣和養成上有著一定的缺點。另外,部分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在進入學校以后,遇事容易沖動。
2 加強和改進中職“課程德育”的路徑
作為德育教師,必須結合當前學生的特點,發揮現有教育渠道的作用,整合學校資源,使德育落地生根。在“課程德育”中,德育絕不是傳統的說教,而應該充分挖掘教材中與德育相掛鉤的知識內容,不失時機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并加以引導。在日常德育中,教師要加強與現實的聯系,讓學生在實踐生活中完善自己,將德育與現有課堂知識加強融合,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2.1 教師應主動學習中職德育課程相關知識
普通的專業教師,是經過系列的教師培訓與認證后才上崗的,他們一般具備應具備的相關技能。但是,由于中職學生有其特殊性,中職的德育知識也有其特殊性。因此,教師在落實“課程德育”之前,應該主動積極學習中職德育課程的相關內容,這樣才能在自身的課堂教學中,主動思考能夠給予滲透的相關德育理念,進而推動“課程德育”的有效落實。
2.2 教師應突出學生在“課程德育”中的主導地位
在所有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首先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充分培養其學習的自主性。教師通過課堂的建設,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課堂需求,幫助學生發揮自己的綜合能力,參與到課堂建設中去。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喚醒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這樣的方式對于教學課堂的有序開展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幫助。同時,這能夠最大化地激發起學生之間的競爭力,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習效率。在“課程德育”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應該在掌握了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各種自主途徑,增強自身的綜合素養。
2.3 教師應提高“課程德育”中創設問題的技巧
教師在“課程德育”中,應該通過多種多樣的問題,進行情景創設,引入所要學習的內容以及需要引導學生增強的品德素養。例如,在講解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時,我們可以從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出發,創設問題,引導學生對這些現象產生興趣,激發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同時,創設的問題必須具備一定的德育內涵,學生能夠在習得知識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教師應該在備課時多下功夫,積極爭取課程內容與德育相掛鉤,真正提升到“課程德育”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落實“課程德育”,應該從中職學生的時代特點出發,把教師的專業技能、課程內容,與實際的德育課程內容有機結合。這不僅是對教師專業知識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教師綜合素養的考驗。相信未來,中職“課程德育”將在中職學校中越走越穩。
(作者單位:廣州市財經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