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娟
近年來中等職業學校生源素質下滑是不爭的事實,許多中職生在初中甚至在小學就是“問題學生”。這些學生進入中職學校之后,由于基礎薄弱,厭學情緒漸濃,曠課、遲到、早退、打架、沉溺網吧的大有人在。一部分學生認為到中專來就不用學習文化課,只重視專業課學習就行了,語文學不學都一樣。因此,我們經常會看到,千古名篇佳作,語文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實際收效甚微。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究竟該如何發揮語文課的作用,讓中職語文教學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呢?下面,筆者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1 語文教學內容應與專業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突出實用性
中職語文課程是一門為專業技術理論課服務的基礎課。大多數中職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進入就業崗位,競爭也就隨即而來。語文教學中的許多內容,將與學生以后的求職和就業直接關聯。我們知道,在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中,需要是極重要的一個因素,本著就業需要,多數學生會把語文放在重要位置。因此,筆者認為,中職語文教學應重點培養學生兩種語文能力:
(1)口語交際訓練。口語交際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形成樂觀向上、主動好學、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因此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但現實是中職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根本的原因是傳統的語文教學過多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這方面能力的訓練。
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從朗讀入手,循序漸進,先讓學生開口講話,然后通過自我介紹、講故事、詩歌朗誦、演講等活動讓學生正確流利地使用普通話,比較完整地講述和朗讀,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暢。再就是讓學生復述課文,在課堂上提問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準確。這樣,將語文的實用性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和重視語文。
(2)應用文的寫作訓練 。隨著社會的發展,會寫常用的應用文是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所必需必備的基本技能。請假條、計劃、總結、合同、通知、啟事、廣告、自我介紹、求職信等這些常用的應用文能為中職生走向社會后,處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直接服務。而這方面的能力在傳統語文教學中也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普遍不高。我們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該將應用文寫作這一環節與學生的專業聯系起來,創造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真正做到對應用文寫作能力在心理上的認同,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2 重視“移情”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
“移情”指主體在聚精會神地觀照一個對象時,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對象里去,使無生命的和無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使客體對象具備了人的感情色彩,達到物我交融,于是客體對象才使人感到美。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恰當運用移情理論,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宛如置身于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中,與作品產生共鳴,有助于增強學生心理上對語文教學內容的認同感。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促成學生對課文的“移情”。
(1)情境演繹,增強感知 。人的認知過程是從感性到理性,而中職生多數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礎薄弱,對語文課學習不感興趣,枯燥乏味的語文知識的灌輸往往難以激起學生內心的認同感。因此,中職語文教學要重視感性認識的作用,循序漸進地將學生帶進浩渺深廣的語文殿堂。因此在對許多課文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如能在學生未具體接觸作品前,先發制人,設置情境,讓學生從聽覺、視覺等方面出發,使作品外形式直覺式地引起學生的初級審美體驗,使學生帶著強烈的閱讀興趣入境,將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同時,適當增加時代背景和作者簡介等內容,能夠拉近學生同作品的距離,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領會范文的思想主旨,這有助于讓中職語文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2)注重文本拓展。語文作為基礎科目肩負素質教育、健全人格養成的重任。因此,中職語文教學立足教材但又不應局限于教材,基于文本的拓展就顯得尤其重要。文學作品的深刻性往往表現為形象及立意的含蓄、曲折,許多作品的美學意蘊也并非一目了然,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主體充分發揮審美體驗的能動性,對作品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境進行總體把握。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的體驗,還能夠幫助學生真正將教材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財富,完成德育滲透,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3 注意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要讓中職語文教學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我們必須把學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情緒上的高低潮,所以要使語文教學真正在學生心靈上產生作用,教師必須首先樹立以生為本觀念,在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師生交流、思維啟發等方面多下功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在教學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把語文學習與社會實踐、社會生活結合起來,通過演講比賽、作文比賽等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多方法、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語文能力的訓練,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中職語文教學應根據學生的現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職業特點,增強實用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為學生接受,讓家長放心。
(作者單位:濰坊市經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