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徽強
摘要:相較于我國鋼貿流通模式滯后的現狀,國外鋼貿服務發展起步較早且成效顯著,已經建成較為完善的鋼貿流通體系。國外鋼貿商有穩固的鋼材供應鏈伙伴,另外還有先進的管理模式、專業的服務方式以及規模化的市場環境,這些都給我國鋼貿流通服務提供了參考和借鑒。在互聯網+時代,我國鋼貿流通商應積極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和成果,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鋼貿流通服務模式,推動我國鋼貿流通服務體系向更專業、更便攜和更共享的方式發展。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lagging situation of China's steel trade circulation patterns, the foreign steel trade service started early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a relatively perfect steel trade circulation system has been built. The foreign steel trader has the stable steel supply chain partners, in addition they also have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mode, the specialized service way and the large-scale market environment, these all provided the reference to China's steel trade circulation service.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China's steel trade circulators should actively absorb advanced foreign experiences and achievements, establish a service mode of steel trade circulation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eel trade circulation service system to a more professional, portable and shared way.
關鍵詞:鋼貿流通;供應鏈;服務模式;互聯網+
Key words: steel trade circulation;supply chain;service mode;Internet +
中圖分類號:F711?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4-0049-02
0? 引言
自2012年鋼貿危機發生以來,國內傳統鋼貿流通體系坍塌,融資難、鋼材跌價風險高和行業競爭激烈等問題迫使傳統鋼貿商倒閉或轉型。截至2017年底,全國鋼貿企業數量已經從20萬余家縮減至10萬家左右,原本以鋼材交易市場“蓄水池”著稱的鋼貿商,紛紛放棄“搬磚式”銷售模式,積極“觸網”轉向推崇服務至上的鋼鐵電商經營模式。但伴隨著各路資本瘋狂跟進投資鋼鐵電商熱潮,鋼鐵貿易體系內魚龍混雜,以“互聯網+”模式著稱的鋼鐵電商曾一度超越300家,但就歐冶資訊團隊2017年底調查,除去那些基本不更新、不經常曝光在媒體面前和只用于企業內部使用的網站,國內可稱得上“互聯網+鋼貿物流”發展模式的企業只剩下101家,并且當前鋼貿商擁抱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程度還很低。國內鋼貿流通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有必要借鑒歐美和日韓的先進管理模式,注重信息技術等的運用,高效提升鋼材流通的效率。
1? 國外鋼貿流通體系現狀
1.1 完善的管理機制和組織結構
歐美和日韓的鋼貿流通商為維持市場份額,往往會通過與合作企業交叉持股的管理機制穩固經營網絡。如日本的三井物產通過收購日本最大的獨立電弧爐鋼鐵生產商之一大和高麗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擴大了在日本和海外的運營基地,并持續在新興國家構建鋼鐵供應鏈體系。同時為應對客戶瞬息萬變的需求,三井在全球范圍內通過參股或收購優質商家而建立商業聯盟體系,合作案例有:與美國紐柯公司擴大鋼鐵加工中心;與蓋斯普汽車公司(西班牙、北美和南美)合作拓展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務;在中國與寶武集團合作鋼鐵加工與物流業務;在英國與全球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造(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等)海上結構并提供技術支持等等。同時,在虛擬化管理方面,三井物產首選世界一流軟件服務商——微軟進行合作,在此基礎上三井公司能夠將40余項業務流程進行標準化設置,強大的WorkflowGen平臺讓三井物產在國內外客戶管理與業務管理等方面一直維持著高效運轉。
1.2 服務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無論是歐美還是日韓的鋼貿流通企業都非常注重客戶需求挖掘,如美國著名的綜合鋼鐵流通服務商——瑞爾盛公司,截至2018年5月已積累了超過4萬家不同行業的客戶,這些用戶的年度采購占瑞爾盛銷售比例均在2%以下,且2017年底CR10(排名前十)占比不到12%。盡管客戶如此分散,但瑞爾盛基于市場定價的模式很好的解決了客戶跳單等棘手的問題。而在鋼材加工方面,瑞爾盛銷售出的商品中超75%是經過加工的。根據客戶提供的具體訂單,瑞爾盛可將來料加工到指定的厚度、長度、寬度、形狀和表面質量,在此過程中,瑞爾盛使用復雜且昂貴的設備進行加工工藝的改善,同時也將部分無法完成工序(如酸洗和其它涂鍍工序)進行外包。對于部分重要且特殊的客戶訂單,瑞爾盛更會進行特殊庫存管理進而降低客戶咨詢、購買及倉儲成本,從而提升客戶滿意度。
1.3 企業組織形式規模經濟化
歐美或日本的鋼貿流通企業為擴大經營網絡和降低風險,組織形式已進一步向規模化、網絡化和專業化等方向發展[1]。如發展超過175年的全美最大鋼材流通企業——瑞爾盛,在全球范圍內布局產業鏈,現可在多地區提供超7萬種金屬商品的次日達配送保證,同時向有需要的客戶提供虛擬庫存管理、信貸、投資、咨詢和技術培訓等一系列產業鏈服務。基于往年采購信息分析,瑞爾盛公司發現采購的產品(如碳鋼、不銹鋼和鋁)在供應商處有很大程度的重疊,截至2017年底,瑞爾盛前25家供應商采購量就占了全年的76%。這使得瑞爾盛公司能夠迅速擴張并保持規模經濟的優勢。
2? 我國鋼貿流通模式發展現狀
2.1 物流成本較高
目前,我國鋼鐵物流的業態主要以鋼鐵物流園區 (現貨交易市場)、鋼廠自有加工配送中心、第三方倉庫等三種形式存在,在治理方面存在粗放、標準程度低、技術應用落后等問題,供應鏈各節點間無法實現信息同步,由此造成鋼貿流通成本高、耗時長等問題[2]。比如,部分鋼鐵物流園區和交易市場還未建立以互聯網、網上銀行、身份認證等技術為基礎的電商平臺,有些更是無法為產業鏈成員提供在線結算和信貸等專業、安全、高效的服務。
2.2 信息化程度低
自2012年鋼貿危機發生以來,國內傳統鋼貿流通體系坍塌,融資難、鋼材跌價風險高和行業競爭激烈等問題迫使傳統鋼貿商倒閉或轉型。2015年前后,伴隨著各路資本瘋狂跟進投資鋼鐵電商熱潮,鋼鐵貿易體系內魚龍混雜。以“互聯網+”模式著稱的鋼鐵電商曾一度超越300家,但就歐冶資訊團隊2017年底調查,除去那些基本不更新、不經常曝光在媒體面前和只用于企業內部使用的網站,國內可稱得上“互聯網+鋼貿物流”發展模式的企業只剩下101家,其中超半數企業總部位于江、浙、滬地區。在此次鋼鐵電商大潮中,推崇“技術驅動鋼鐵行業轉型”的五阿哥CEO苗峰在2017年底的一次行業大會上曾提到,當前可提供SaaS服務的鋼鐵電商只占總數的5%,相比較加工、配送、倉儲物流等硬實力來說,鋼鐵電商行業還是“互聯網+”的一塊凹地。
2.3 管理水平低下
我國鋼鐵流通體仍以傳統貿易方式為主,只重視交易資源的獲取,忽略了市場營銷渠道和終端服務能力的建設。即鋼貿流通企業主要負責原材料加工、暫存和運輸等基礎業務,對配送、庫存管理及金融等增值服務的關注度還很低。目前,全國各處大多數鋼鐵企業還處在手工作業、電話咨詢、人工裝卸等較原始的運營階段。鋼流通企業內部溝通也基本靠紙質媒介,僅憑這樣的手段顯然無法與現代物流銜接。同時,鋼貿流通企業與相關利益者之間的網絡端口也極度不統一,由此造成的信息傳輸慢、管理效率層層遞減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鋼貿現代物流體系的建立。
3? 我國鋼貿流通體系的構建
3.1 科學規范化管理
歐美國家一般沒有法律和法規限制鋼鐵流通企業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和資質,鋼鐵流通行業屬于完全競爭行業。歐美企業非常注重構建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且社會誠信體系完善,企業之間信譽關系好,合作穩定[3]。在歐美國家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下,直供模式流通渠道短、環節少,流通成本低、效率高,是鋼鐵生產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必然、可靠選擇。基于此,我國政府應該分析當下的經濟新形勢,通過綜合考慮和利弊分析后得出相應的產業發展方針,用于對大宗商品產業鏈進行調控,促進其朝著政府預先設定的方向發展,使之成為當下社會和經濟轉型的主要抓手[4]。
3.2 全面增強信息技術應用
萬物互聯是“互聯網+”追求的終極目標,經過多年的科技發展,人們已經在生活各方面體驗到物聯網等技術的便攜性。但作為提供生活原材料的鋼鐵制造、運輸行業來說,新興的如二維碼、FRID、AR等技術卻很難在此類大宗商品中見到。對于鋼鐵來說,RFID技術會在掃描時受到干擾而導致信息錄入出錯,二維碼技術運用在鋼板、鋼卷上還可能實現,但對于鋼筋等細長類鋼材卻很難標識。當前各類用鋼企業對于特優鋼、中厚板等需求增加,而以往不乏有傳統鋼貿商用劣鋼以次充好的案例,由于鋼鐵流通過程中會經過多重的生產、檢測、以及運輸等環節,早期的爐批號已經無法再作為最終的歸類標準。雖然目前部分鋼鐵企業已經通過布局供應鏈信息監控、處理以及分析系統,可以針對JIT供應、全球網絡布局、電子交易平臺建設、物流金融融資組合、期貨與現貨結合等問題,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值的現代物流解決方案[5]。
3.3 產學研相結合
我國鋼鐵流通業散、亂、差的管理現象普遍存在,行業內缺乏高素質的管理人才。伴隨著高校對學生的培養逐漸從傳統的“言傳身教”到學生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再至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等,全方面促進高校學生的素質提升,現今,高等教育圍繞著科技、經濟等在逐漸完善課程。尤其是在知識經濟社會中,大學將會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主要推動力。以信息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產學研合作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新興的互聯網+大宗商品交易平臺,與以往的電商搭建框架有所不同,此類相關流程配置等都需要摸索前進。互聯網時代,最主要的就是萬物互聯,整合產、學、研相關人才共同攻克難關,對于我國鋼鐵制造業、物流業、信息業和服務業等都將是一個極大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湯軍.江蘇現代物流對貨運代理的影響[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09):21-24.
[2]黎明.中國鋼鐵貿易物流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03):143-145.
[3]邱瓊.借鑒歐美經驗創新國內鋼鐵流通模式[J].商場現代化,2013(Z2):59-61.
[4]王峰,王世鵬.日本流通業管理體制特征與借鑒[J].商業經濟研究,2015(01):17-18.
[5]李美羽,苗澤華,朱艷新.“互聯網+”視域下河北省鋼鐵物流業發展策略[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10):56-65.
[6]應普程.鋼貿企業經營模式創新和流動資金管理問題探討[J].價值工程,2014,33(14):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