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秋陽 羅穎 萬婷 繆流瑞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共享經濟應運而生。在交通運輸方面,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新興出行方式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然而,在共享單車為人們提供綠色出行方式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并迅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以共享單車為主要研究對象,基于社會誠信度和制度質量的視角,對共享單車的發展現狀及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探尋共享單車可持續發展之道。
關鍵詞:共享經濟;共享單車;可持續發展;社會誠信度;制度質量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1.057
1 共享經濟與共享單車概述
共享經濟起源于美國,其包含三大主體,即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和共享經濟平臺,指的是商品或服務的供給方通過共享經濟平臺讓渡物品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務給需求方,需求方則向供給方支付一定的費用獲得物品的使用權或享受服務的經濟模式。共享經濟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存在所有權的暫時性轉移,其本質在于借助互聯網平臺,整合線下的閑散資源,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共享單車作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是共享經濟在交通領域的一種新形態,其實質是一種分時交通工具租賃模式。共享單車以其綠色環保、方便快捷等諸多優勢,有效地解決了人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2 我國共享單車的發展現狀
2.1 市場規模
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共享單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張。2016年我國共享單車市場規模約為12.3億元,到2017年市場規模約為102.8億元,擴張速度較快。預計到2020年,我國共享單車市場規模或將突破300億元。
2.2 用戶規模
根據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相關數據,2016年我國共享單車用戶規模約為0.28億人,而到2017年,用戶規模約為2.05億人,增長了632.1%,增幅較大。2018年我國共享單車用戶規模發展為2.35億人,預計2019年將增至2.59億人。由此可見,我國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增速放緩,用戶規模趨于穩定,行業發展逐漸步入理性成熟期。
3 我國共享單車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3.1 社會誠信度方面
3.1.1 用戶層面
我國共享單車用戶規模較大,且素質參差不齊,使得違規停放、暴力損毀、私自上鎖等現象屢禁不止,極大地阻礙了共享單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盡管各個單車運營平臺制定了相應的信用評級體系,但是由于部分用戶素質缺乏且失信成本較低,使得這些措施收效甚微。
3.1.2 企業層面
近年來,由于共享單車行業的惡性競爭,部分單車企業不堪重負隨即倒閉。用戶在使用單車前需繳納一定數額的押金,而單車企業的倒閉使得押金的退還成為一大難題,遭到了用戶的廣泛投訴。另外,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用戶個人信息的買賣時有發生,用戶個人隱私的保密性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3.2 制度質量方面
3.2.1 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缺陷
第一,盲目投放擠占公共資源。在資本熱潮的推動下,共享單車行業呈爆發式增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部分企業為搶占市場,采取以量取勝的粗放型競爭模式,導致單車市場供過于求。單車的過度投放,使得城市早晚高峰的“潮汐效應”更為明顯,即大量的共享單車早晨聚集于地鐵站、公交站等及寫字樓周邊,晚間又全部向居民區流動,這就在客觀上造成了單車的局地淤積。再加上管理方面的遲滯,共享單車成為堵塞交通,占用公共資源的一大禍源。
第二,單車線下維護力度不足。由于單車企業的過度投放,而缺乏維護,形成了大面積的單車“墳場”。再加上單車企業運維人員相對較少,使得廢棄單車堆積如山而未能得到充分地回收利用,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另外,部分單車本身存在的問題未能得到及時解決,給單車用戶帶來了較大的安全隱患,對用戶的用車體驗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第三,企業盈利模式存在缺陷。由于共享單車造價成本較高,且投放數量較多,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資金消耗。再加上許多企業逐漸開始免押,且推出眾多騎行優惠活動,因此單車企業盈利較為困難,常常會因為失血過多而造血不足導致負債累累,瀕臨破產。
3.2.2 行業監管制度存在缺陷
第一,市場準入不盡完善。由于市場準入門檻過低,導致單車品牌過分涌入,形成了跟風熱潮。單車品牌的增加,無疑加大了對企業運營監管的難度。
第二,押金監管力度不足。我國共享單車用戶規模較為龐大,用車押金大量積累,可能會出現押金被挪為他用的風險。特別是近段時間以來,許多單車平臺還出現了退返押金困難的問題。
第三,交通規制存在空白。由于共享單車的本質是一種租賃模式,如果用戶出現交通違章情況時,很難得到有效的管理。
3.2.3 現代信用體系存在缺陷
現代信用體系的不完善是制約共享單車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由于現代信用體系的不完善,對單車用戶用車行為的約束力度不足,單車私有化現象屢禁不止,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共享單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4 我國共享單車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4.1 社會誠信度方面
4.1.1 用戶層面
加強相關的教育與宣傳,全面提高用戶個人素質。用戶還應自覺規范共享單車的使用,發揮自行監管作用。通過建立用戶間相互點贊或舉報換取可消費積分的制度,推進用戶用車規范,降低監管支出成本。
4.1.2 企業層面
第一,完善押金退還制度,引入第三方平臺管理押金,實現“即租即押,即還即退”,最大程度上保障用戶資金安全。
第二,共享單車平臺在獲得用戶個人信息的同時,也要注意用戶信息的保管和使用。
第三,各個共享單車平臺在運營初期可以通過提高福利吸引新用戶注冊,后期制定用戶連續使用與信用度積累的獎勵制度以增強用戶黏性,同時注意保持良好的口碑以贏取用戶對企業的信賴。
4.2 制度質量方面
4.2.1 政府層面
第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單車企業的準入和退出、資金存管、費用退還問題及信息披露問題等加強立法監管。與此同時,通過細化相關法律法規,還可以對用戶不正當的用車行為進行約束。
第二,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優化現有管理制度,建立定期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度,促進共享單車行業良性發展;建立準入保證金制度,防止企業破產收尾難;征收公共服務管理費,劃分禁停區域,有效化解單車亂停亂放占用資源的難題。
第三,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我國信用體系尚不健全,通過深化共享單車與個人信用體系的聯系,將個人用車規范與個人信用度相掛鉤,對信用度較低的用戶進行黑名單限制,提高用戶失信成本。
4.2.2 企業層面
第一,利用技術支撐,實現精準投放。企業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資源,通過大數據等進行科學決策,確定合理的投放數量,實現精準投放。
第二,創新運營體制,破解發展難題。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不斷探索擴展多元化的經營方式,拓展盈利渠道。與此同時,單車企業應加強單車的維護與管理,提高回收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第三,加強政企合作,引導良性競爭。企業應加強與政府的溝通與合作,爭取相關的政策支持,為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規范行業競爭秩序。
參考文獻
[1]王唯,魯朝云.共享經濟下共享單車運營模式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08).
[2]鄭雨蕃.新形勢下共享單車現象分析與發展路徑探索[J].中國集體經濟,2019,(07).
[3]王金華.我國共享單車發展的制度缺陷與完善[J].法制博覽,2018,(22).
[4]何海洲,何菲.論我國共享單車管理制度的完善[J].上海商業,2018,(01).
[5]劉歡,焦璐,靳巖巖.共享單車押金監管制度研究[J].法制博覽,2018,(07).
[6]侯爽.我國共享單車的運營模式分析[J].中國商論,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