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恒娟
摘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師能夠通過合理運用教學資源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之內使課堂有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到目前為止已經成為了廣大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共同愿望。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從而實現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朗讀環節;詩詞教學;信息技術
新課程改革中多次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在教學中只有使學生做到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夠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身為新時代下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切不可在沿用傳統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理念,而是要通過對學生的觀察,創設為學生服務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獲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提升。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師這一職業的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幾點建議。
一、注重朗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文語感
朗讀有多種多樣的方式,其目的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感受語文這一學科的魅力,帶著深深的喜愛之情參與到學習語文的過程當中。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注重朗讀環節,做到對學生進行范讀,給文字賦予情感,在朗讀過程中做到聲情并茂,使學生語文的語感得到培養,以此來達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時,其教學目標便是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我為學生出了扁擔的謎面,讓學生猜出謎語來引出這節課的課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我對學生介紹了朱德同志的平生事跡,使學生對朱德同志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并通過播放課文朗讀,帶動了學生的情感。在學生朗讀完課文之后,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了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必須要上山挑糧食才有得吃,為什么文中要用“藏”字,這個字好在哪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品質。最后,我讓學生帶著對朱德同志的崇敬之情齊讀了最后一段,并對學生介紹了歷史中毛澤東、鄧小平、周恩來等革命偉人,讓學生體會到了當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這樣,我通過課堂中的朗讀環節,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語感,更讓學生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極大的地增加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切實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二、重視詩詞教學,陶冶學生文化情操
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一枝獨秀,五千年來已經不知有了多少詩詞佳作,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大詩人蘇軾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國著名學者葉嘉瑩先生也曾說:“擁有詩詞心的人是不會老的。”可見詩詞有一種讓人奮發向上的力量。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重視詩詞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文化情操,讓學生感受到我國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時,眾所周知,凡是熱愛詩詞的人,是沒有辦法不喜歡蘇東坡的。首先,我對學生重點介紹了蘇軾,讓學生知道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了解了他的才華橫溢、魅力無邊,希望學生因為蘇軾對古詩能夠產生并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然后我對這首詩進行了斷句并將其范讀,緊接著與學生一起進行了拍手誦詩活動,對學生介紹了這首詩是一個名叫惠崇的和尚作了一幅畫叫《春江晚景》,讓蘇軾在畫上題的詩。之后,我讓學生自行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再通過逐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解釋每一句古詩的意思,對學生說得正確的地方我進行了表揚,意思相左的地方我對學生進行了糾正。尤其是在學生解釋最后那句“正是河豚欲上時”的時候,我為學生講述了蘇軾“拼死吃河豚”的故事,讓學生認識了蘇軾不僅是一個大才子,更是千古第一吃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這首詩的學習興趣。最后,我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說出了整首詩的意思,讓學生體會到初春時候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此時,學生已經將這首詩倒背如流了。這樣,我通過重視詩詞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了學生的文化情操,使學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讓學生充分認識了什么叫一年之計在于春,大大地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三、巧用信息技術,營造直觀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在教育體系中的廣泛普及,不僅成為了教師教學工作中的得力助手,更加成為了吸引學生眼球的重要工具,對于語文課文中一些描寫優美景色的語句而言,信息技術更能夠將其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巧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直觀的教學情境,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能夠興趣盎然地進人到學習狀態之中,真正實現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雷雨》這篇課文時,其教學目標便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全文,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基于此,我們便可以巧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感受自然現象的神奇多變。首先,我點擊了課件中的音頻為學生播放了雷雨聲,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講解課文的同時根據課文內容在課件上為學生展示了相對應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了什么是烏云壓頂、狂風大作,在讀到“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句話時,讓學生交流了為什么不是掉下來,而是垂下來,這兩個字之間有什么關系。之后,我讓學生又重新閱讀了課文,既讓學生感受到了雷雨前壓下來、亂擺、垂下來的詞語作用,也讓學生感受到了雷雨過后的風和日麗沁人心脾,同時使學生認識了“越來越”句式,并讓學生針對此句式創作出了新的句子,增強了學生的應用意識。最后,我為學生播放了這篇課文的配樂朗讀音頻。這樣,我通過巧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了直觀的教學情境,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又增添了一份力量。
總而言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刻不容緩,教師應在不斷地在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中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的身份,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白天福.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學教育(下),2019(08):86-87.
[2]趙萬玲探索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