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競 孫麗
摘 要:傳統文化融入環境藝術設計能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環境藝術設計融合傳統文化能推動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與創新。在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總,設計風格融合傳統文化的“持中貴和”理念、設計內涵崇尚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設計元素追求傳統文化的“求真務實”態度,這體現了傳統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的應用傳承。展望未來,在依靠理念革新、借力科技賦能、堅持創新發展的發展趨勢下,傳統文化內核能更多元的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的設計環節,傳統文化神韻能更契合的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的應用場景,傳統文化創新能更有效的推動環境藝術設計的演化迭代。
關鍵詞:傳統文化;環境藝術設計;應用傳承;發展創新
一、前言
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智慧、價值取向、文化理念、風土人情以及民族特征的集中體現,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合應用傳統文化元素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提升了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品位與設計內涵。當前,隨著環境藝術設計風格與思潮逐步趨向多元化、異質化、歸核化的方向發展,突出設計的民族文化特色與時代氣息元素成為提升環境藝術設計內涵與價值的重要方式與有益探索。但是必須明確的是,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既不是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粗制濫造與簡單復制,也不是對傳統文化要素進行移花接木與生拼硬湊,而是要基于藝術、審美、設計、實用等維度的考量,通過在設計融合傳統文化符號來體系設計本身的藝術魅力、文化魅力、價值魅力。
從本質上說,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能更加凸顯文化的歸屬感,從而既實現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體現了環境藝術設計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關懷理念,為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底蘊塑造與藝術內核重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鑒于此,筆者重點研究傳統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傳承,并結合當前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特征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趨勢,提出兩者融合創新發展的未來路徑,以期進一步促進傳統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發展。
二、傳統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傳承
傳統文化涵蓋的內容非常多,既包括抽象的意識形態,也包括具象的客觀物件,但是無論是意識還是物件,其核心的價值取向是傳統文化的靈魂。鑒于此,筆者將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核高度概括為“持中貴和”、“天人合一”、“求真務實”三個方面,并從這三個角度來剖析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是如何對傳統文化進行設計融合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具體分析如下。
(一)環境藝術設計風格融合傳統文化的“持中貴和”理念
“持中貴和”理念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內核,其核心內核包括重塑中正、追求和諧,既能守正而出奇,也可求同而存疑,其價值追求是“正”、“中”、“和”、“同”,《大學》中的“擇善而固執之”就表達的是這個意思。回到環境藝術設計層面來說,無論是內部裝修層面的環境藝術設計,還是外部建筑布局層面的環境藝術規劃,其設計風格往往體現著“持中貴和”的理念。室內設計層面,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第一,設計總體布局層面,宜設而設,精在體宜,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講究方正、柔和、不突兀,突出自然,設計布局精巧和諧,各功能分區的銜接自然;第二,裝飾物品方面層面,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追求修身養性,和諧文化,例如文人字畫、如意、梅蘭竹菊的擺放等,桌、椅、床、炕多采用方圓形狀,突出方正、和諧;第三,設計色彩的選擇上,多采用白黑兩色,注重陰陽調和,并強調刪繁去奢,繪事后素,給居住者非常親切、淡雅的感覺。室外設計層面,房屋的布局、城市的規劃、園林建筑的設計往往偏好采取對稱性設計,這個中國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長期以來的價值取向,例如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外墻使用方磚堆砌,房頂為正方形平頂,傳統方木搭起而成,柱子布局講究對稱,采取紅色色調凸顯文化底蘊,整體設計非常中正融合,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二)環境藝術設計內涵追求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其核心內涵是強調天道與人道的統一,講究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規律,并且要充分利用自然規律來實現自身的發展,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對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應用傳承非常普遍,主要體現在設計選址、整體布局、環境設計、建筑取材及設計技術五個層面。首先,在設計選址方面,古人強調“負陰抱陽、背山面水”,這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坐北朝南”、“臨時攬海”是一脈相承的,其邏輯就是要享受自然的光線照射與通風暢氣,其中是蘊含著我國傳統文化中人渴望與自然的融合;其次,在整體布局方面,如室內的干濕分離、室外的陰陽結合,強調的是人與自然核心的不懈追求;再者,在環境設計方面,在時下的住宅小區、園林建筑、城市公園等各類建筑的環境設計中,自然景觀的融入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花卉、樹木、湖水、假山的植入都是為了讓人與自然更加親近,并且在設計布局的過程中,都遵循采光、通風、散熱、遮陰等要求,順應自然,非常尊重自然規律;除此之外,在建筑取材方面,目前無論是室內裝修設計還是室外轉型設計都比較注重對環保材料的使用,同時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強調設計的一貫性與統一性,盡可能的降低對建筑材料的浪費,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從而降低對周邊環境的污染,這其實就是尊重自然在環境藝術設計層面的實際體現;最后,在設計技術方面,通常在許多建筑的環境藝術設計中,為了保護環境,會改變設計工藝與施工工藝,如為了保護瀕危動物,三峽工程的環境藝術設計就凸顯了生態的保護等。
(三)環境藝術設計元素崇尚傳統文化的“求真務實”態度
“求真務實”態度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質,其核心思想就是追求真理、重視實用、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崇尚實干的處世態度,這在我國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也非常普遍。在建筑外部環境藝術設計層面,以居民住宅設計為例,北方的四合院設計形成“口”字形設計布局,這樣有利于抵御北方的風沙天氣與寒冷的北方天氣,使得居民的居住環境不受到較大的外部影響,并且頂部是完全敞開,會加速空氣的流動,形成一個穩定的小型氣候區,這都體現了環境藝術設計的實用性;再比如南方庭院的天井設計,形成“四水歸堂”的布局,既可以提升庭院的采光,也有利于通風,更有用的是可以蓄水、排水,適合南方地區溫暖、濕潤的地理環境與氣候特征。在建筑內部環境藝術設計方面,色彩的選擇采取白色為主,既為了美觀,同時白色也使得空間顯得更大,并且降低室內空間的壓抑感,在門、柜的布局上,往往強調方便實用,同時兼顧藝術的審美需求,突出設計的實效性、便捷性等特征。
三、傳統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基于前文對傳統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傳承探索,文章本部分內容聚焦于傳統文化的發展趨勢與環境藝術設計的時代屬性,探究傳統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發展創新,具體分析路徑是基于理念的革新、科技的賦能、創新的探索三個維度來展開論述,具體分析如下。
(一)依靠理念革新,傳統文化內核能更多元的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的設計環節
依靠理念革新,傳統文化內核能更多元的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的設計環節,這是傳統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應用中的首要創新發展方向。不可否認,我國擁有非常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但是傳統文化本身也一直處于不斷傳承與發展的過程當中,傳統文化植入時代文化內涵是必然的趨勢。展望未來,傳統文化的內核會越來越多,例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傳統文化內涵中增加了許多開放、包容、兼容并蓄、共同發展的含義,又或者說這些含義本就是我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應有之意,但隨著時代精神的弘揚,這些含義被進一步挖掘、傳承、發揚光大。從環境藝術設計的角度來說,近年來非常受歡迎的新中式裝修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與人氣很高的古建筑商業街建設都是非常經典的案例。以新中式裝修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為例,風格、布局、裝飾點綴都以明清時期的家居配飾為主基調,并且對這些家具配飾的經典元素進行了高效的提煉、簡化及豐富,承襲了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與文化內涵,但是同時也打破了明清時期的等級、尊卑、封閉的文化氛圍,講究和諧、平等、開放、包容,并且在色調、裝飾方面也更為自然協調,摒棄了過于嚴肅、迂腐的用色規則,這其實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高效傳承與有益創新。
(二)借力科技賦能,傳統文化神韻能更契合的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的應用場景
借力科技賦能,傳統文化神韻能更契合的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的應用場景,這是傳統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應用中的重要創新趨勢。21世紀是科技的時代,5G通信技術、區塊鏈、知識圖譜、智能AI、機器自學習、神經網絡等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并且迭代周期越來越短,這促進了環境藝術設計技術的提升,從而也使得傳統文化能更好、更快、更優的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中來。從外部環境藝術設計角度來說,水立方與鳥巢的環境藝術設計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水立方與鳥巢的整體環境藝術設計,從形態外觀、建筑材料、色彩選取等方面都是憑借科技的賦能來實現環境藝術設計融入傳統文化的設計訴求,最終將設計師“天圓地方”、“上善若水”、“大地滿福”的環境藝術設計文化神韻得以體現。從內部環境藝術設計來說,世博會波蘭館也是一個經典的案例,不僅在外觀通過環境藝術設計的科技賦能實現了折疊紙張的設計,在內部將中國傳統剪紙文化符合應用的非常傳神,通過剪紙建筑將內部布局劃分為展覽區、表演區及服務區,內部設計都是基于剪紙的設計元素,這是立足于科技的創新而實現,使得文化的神韻在環境藝術設計上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堅持創新發展,傳統文化創新能更有效的推動環境藝術設計的演化迭代
堅持創新發展,傳統文化創新能更有效的推動環境藝術設計的演化迭代,這是傳統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應用中重要創新特征之一。如前所述,傳統文化融入環境藝術設計能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環境藝術設計融合傳統文化能推動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與創新。從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對傳統文化的應用中發現,傳統文化的創新也為環境藝術設計的迭代演化貢獻非常大的價值與作用。例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自由、共享、開放、平等的內涵逐步體現在傳統文化當中,這也使得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風格更加大膽,別具一格,從而提升了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藝術水平與美學水平,并且這種環境藝術設計層面的創新發展也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傳承,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補充。
四、研究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融入環境藝術設計能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環境藝術設計融合傳統文化能推動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與創新。兩者的融合發展是相互促進、互為補充、協同創新的關系。目前,傳統文化“持中貴和”、“天人合一”、“求真務實”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及處世態度深刻的融入到我國環境藝術設計設計的設計風格、內涵及元素等環境,既有利的推動了我國傳統文化符號的高效傳承與快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品位與文化底蘊。基于時代內涵的豐富,未來隨著設計理念的進一步革新、設計科技的進一步賦能、設計創新的進一步發展,傳統文化的內核、神韻及創新動能就不僅僅融合到環境藝術設計的各個環節中去,而且還會在推動自身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范君.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17):70-71.
[2] 王健.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設計中的融合運用[J].美與時代·城市,2018,(1):70-71.
[3] 李碧紅.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當代藝術中的創新表達[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5,(3):171-177.
[4] 謝勇.試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才智,2015,(23):288.
[5] 范玉潔.試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評論,2019,(1):185-189.
[6] 吳越.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與體現方式分析[J].設計,2017,(20):130-131.
[7] 劉鴷.淺析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傳統文化元素應用[J].藝術科技,2015,(2):155-155,159.
[8] 紀繁芳.佤族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融合與探索--以佤族的建筑文化為例[J].黑河學院學報,2019,(9):173-175.
作者簡介:閆競(1997——)女,漢族,安徽宿州人,單位:安徽財經大學藝術學院,本科,環境設計專業,研究方向:環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