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蘭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化學教學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融合STS教育是實現高中化學教學改革、促進STS教育理念深入的重要途徑。本文筆者就以STS教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融入策略為中心展開論述。
【關鍵詞】高中化學;STS教育;應用策略
化學學科的特點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大量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要建立化學知識體系并將其應用于實踐。而STS教育則能夠滿足化學教學需要,將科學、技術和社會有機結合起來。因而,在新課改背景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STS教育理念變得尤為重要。
一、STS教育的內涵介紹
STS教育在西方較為流行,是當代科技不斷革新、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交叉學科不斷深入的結果,它更強調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STS教育內涵可以從科學、技術和社會三個維度進行解讀。科學是指人類根據社會價值體系追求知識和理論的研究活動;技術是指以利用科學達成特定目的的技能應用;社會是指能夠實踐科學與技術活動的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STS教育不僅強調使學生知識和技能學習,更強調通過教育使其明白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的交互作用,形成科學發展觀。STS教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其提升科學技術在社會中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STS教育的必要性
(一)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基礎化學知識,能夠在應試教育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化學教學更注重學生化學知識體系和化學思維能力的提升,科學素養和實踐應用能力變得更為重要。傳統的教育理念無法滿足新課改的要求,而STS教育理念正好迎合了新課改的需求,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應用領先觀。
(二)培養科學價值觀的需要
近些年來,毒奶粉、核危機等一些負面新聞中頻繁出現隱晦的化學詞匯使得人們談化學色變,將化學視為有毒物質的代名詞,因而有些學生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而STS教育理念則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科學知識的本質,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科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因而,將STS教育融入高中化學教學中能夠將科學、技術與社會緊密結合,使教學擺脫學科限制,讓學生正確理解化學和科學學習的重要性,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三、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合STS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豐富STS課程內容和形式
1.課程內容與生活緊密聯系
化學本身就與日常的衣食住行聯系緊密,加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化學課程教學內容必須更加貼近生活,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做好教學準備工作,重視日常教學素材積累,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化學教學資源,使教學活動能夠做到從生活引出化學,從化學回到生活,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氯”這一元素講解時,教師可以從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水引出課題,根據氯氣對自來水消毒粉作用情況進行探究。
2.授課形式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以板書教學這一教學形式為主,但是網絡科技的發展,使多媒體設備走進校園,成為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媒體設備展開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例如,在學習“硅”這一元素時,教師可以從網上搜索含硅的新型科技材料,用視頻或者PPT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了解到這一元素的屬性和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二)豐富教學效果檢驗方法
新課改要求學生從被動式學習向主動式學習轉變,因此,教師要豐富學習效果檢驗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習題是傳統教學模式下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工具,但是單純的習題無法滿足檢驗學生活學活用、實踐操作能力的需求。因而,教師可以在編制STS課下任務時,多開發實踐操作、創新應用方面的內容,如布置作業為探究清潔劑的化學元素構成情況,自主動手配制洗潔精等。
(三)改進學習評價方式
從結果性為主的評價方式轉變為重視過程性的評價方式。通過過程性評價,教師可以清楚了解學生的學習強項和弱項,有針對性地輔助教學,使學生不斷提升自我。除了測試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日常觀察、訪談等形式獲取評價數據和信息,建立學生學習評價檔案,詳細記錄學生學習過程表現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維,進而促進其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融合STS教育理念,有利于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化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學生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自身綜合素質和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因而,教師要通過教學內容、方式等的調整,做好STS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融合工作,以促進新課改要求下高中化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靳春蓮.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合STS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15):229.
[2]朱冬梅.挖掘教學資源關注社會科技——高中化學融合STS教學的嘗試[J].新課程導學,20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