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永俊
【摘 要】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能夠將學校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全面反映出來,也能夠塑造學生美好人格,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盡管農村學校的發展相對較緩,但建設好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發展辦學特色依然刻不容緩,這既是農村小學正向發展的必然趨勢,又是切實滿足農村小學生學習需求和發展需要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辦學特色;發展建設
推進農村小學特色發展和校園文化建設是現代教育對農村小學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措施,因此農村小學就要以提高課程實施水平、深化學生素質教育為目標,著力建設育人環境,提升學校特色,加快農村小學的內涵發展和創新發展,為學生逐步成長為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夯實基礎。
一、營造良好氛圍,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并重
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必須要做到合理布局、科學規劃,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地理位置和時代特點等因素,規劃極具特色的校園物質文化風格,使整個校園更加美觀大方。同時,校方要利用好學校的每一角落,將建筑風格、裝飾選擇統一融合,真正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和氛圍。
比如,為了滿足學生的身體發展需求、豐富學生的活動,農村小學可為學生規劃籃球場或足球場,為學生購置籃球、足球、球衣等體育器材,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校組織的球隊,并定期為學生開展年級對抗賽、學校對抗賽,讓學生能夠舒緩緊張的學習心情,這不僅加強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前的有效交互,還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讓學生能夠健康成長的同時,逐步養成團結互助的優良品質。
此外,學校也應注意校園邊角地方的使用。在校園的休息區或教學樓的墻壁上,學校可為學生繪制或粘貼寓意深厚的圖片,讓學生能夠始終抱有濃厚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同時在校區的洗手池旁,學校也可張貼中小學守則或教育方針,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通過這樣的規劃方式,學校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能夠得以并重發展,也能夠使學生在學校的各個區域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從而更加自主和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同時在體育、道德、藝術等多方影響下,學生也能夠深刻感受校園物質文化的熏陶。
二、增進溝通交流,教師文化與學生文化交融
教書育人是學校的基本功能,而教師是教書育人的直接實施者,因此學校就要更注重教師文化與學生文化的交融,只有教師和學生切實建立起情感溝通的橋梁,才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管理和生活管理,使班級養成良好風氣,促進彼此共同進步,真正實現班級、校園整體發展的目的。
比如,教師可開展“一日班長”活動,讓每位同學成為班級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從而不斷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師生關系良性發展。在某一同學的管理工作開始前一天,教師要與該同學進行思想交流,引導學生擬定工作計劃,其中包括班級活動、學習管理等多方面內容。學生在闡述觀點時,教師要仔細聆聽,并始終保持正面的態度,適時給予學生幫助。在第二天學生正式開展管理工作時,教師要積極配合學生的管理,不以消極負面的態度評判學生的管理內容和方式。在學生工作結束后,教師要將工作中的不足和短板告知學生,并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管理方式,同時讓該學生主動與下一位“一日班長”進行工作交接。
通過這樣的交流方式,能夠始終讓學生與教師處于溝通狀態,每一位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時,能夠真正激發其主人翁意識,使學生深刻了解到班級、學校與自身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而不斷調整自身的思想狀態,傳遞精神文化內涵,使班風、校風學風良好發展,真正實現教師文化和學生文化的有效交融。
三、追求特色發展,去消極文化而存積極文化
積極文化是促進學校、學生正向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進行文化建設時,就要有意識地輸入積極文化,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
比如,學校可以每年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契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造,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科技繪畫、科技小制作、科技小發明等。在大賽前期,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校內評比,將各個階段學生的優秀作品歸納于學生的作品展覽室中,并定期開展作品欣賞活動,讓各個年級的學生自由參觀和學習,這不僅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拓展學生的見解和知識儲備量,同時也能夠真正實現去消極文化存積極文化的目的。
同時,學校也可充分發揮農村的地域特色,開展與學生生活積極相關的校園活動,如種植花草樹木、野外郊游等。這些極具特色的校園活動,不但能夠滿足學生多元化的成長需求,也能夠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發展教育、培養能力、發展特長,從而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發展辦學特色和建設校園文化是推動學校前進的重要步驟,校園文化對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產生直接影響,因此農村小學就要充分認知校園文化建設和辦學特色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農村小學的教育環境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因此農村小學就更應該為學生構建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從而促使小學生穩定發展、學校正向前進。
參考文獻:
[1]蔣南艷.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4.
[2]李嬌.重慶貧困農村地區小學辦學模式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