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英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語感的學習和培養,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這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感知、積累、運用等能力的重視。因此,小學語文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閱讀中實施整體感知、培養語感、受感情熏陶等。本文分析了培養語文語感的策略,希望可以給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語感;策略分析
語感在語文學習中是很重要的感覺,培養學生的良好語感,能讓學生對語文課文深入理解,并可以很好地解答閱讀理解題。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就是培養學生進行語言活動時具有相應的直觀感悟和思維。同時,可以讓學生對語感進行轉化,提高其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一、通過比較琢磨語感
語文教學中,學生在比較過程中才會感覺和體會到不同語境,通過不同語境進行總結和歸納各種不同語感,然后進行提高。在進行語文課文的學習中,有些語言詞語不是很深奧,很容易理解[1]。可是,如果把這些詞語應用到具體文章或者段落中,就會讓文章整體情感有所升級。就好像是古詩詞當中的經典字詞,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望天門山》中“天門中斷楚天開”中的“斷”,“兩岸青山相對出”中的“出”,這些字很容易理解,都是動詞,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天門山的獨特姿態,進而體現出天門山的動態美。語文老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實施朗讀時,可以把“斷”“出”換成其他字,實施比較,感受其他字是否合適。利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斷”“出”字進行深入理解,對其進行琢磨,感受其語感。這其中,老師要重視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對文章中字詞進行推敲、揣摩,感受其應用的準確性和深層次的含義,進行比較,使學生對不同表達形式和字詞應用進行體會和感悟。比如,朗讀《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引導學生對其中的詞語和表達效果進行感悟。以“甩”表現出小蝌蚪靈活擺動細長尾巴的情況;用“迎”表現小蝌蚪和鯉魚媽媽是面對面的位置關系,它看到媽媽的心情很喜悅;用“追”表現出小蝌蚪和烏龜媽媽是前后位置關系,體現出小蝌蚪想見到媽媽的急切心情。課文中以“迎”和“追”表現了小蝌蚪的相同動作和不同含義。語文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字詞的比較,可以對其進行透徹理解,分辨出優秀和劣質,感受和體會語言文字的情感及魅力。
二、通過想象實施語感的感悟
小學生具有很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可是,因為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小學語文的傳統教育中,老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進行了阻礙和限制,過多地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而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造成了直接影響[2]。可是,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是要以學生想象力為基礎進行的。這是因為產生語感要重視“感”,而這種“感”和生動有趣味性的想象關系密切。要想讓學生具有豐富、敏銳的語感,語文老師要培養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讓學生進行大膽想象。以這樣的方式促使學生利用語文課文進行語感感悟,更好地提高語感。比如,朗讀《梅花魂》時,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前,引導學生思考,課文題目為什么會叫《梅花魂》梅花是植物,有靈魂嗎?文章是要對梅花的高貴品質進行歌頌,還是進行以花喻人在組織學生進行思考并解答了相應問題,老師就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實施課文題目改編。通過這樣方式,使學生親自應用具有感觸性字詞,經過不斷分析和思考,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深入理解和明確,同時和自己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有效感知文章作者要傳遞的含義。實際教學時,老師要對學生感悟語感的具體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對其問題及時解決,并可以對其適當引導和指導。利用良好的師生合作,可以促進學生進行文章語感感悟,有效提高學生感悟語感的質量和效果。
三、通過品評實施語感體驗
語文課文的教學中,要對文字、語言等進行品評,通過品評實施語感體驗,要求老師提供更多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對古詩詞、課文等進行品評。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等特點,對課文及古詩詞的理解會有不同[3]。有些知識老師重視而學生不重視;有些知識學生重視而老師不重視。因此,老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對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進行大膽表達,進行課文及古詩詞閱讀后,要體會和體驗其表達的情感。以整體分析,整篇文章當中包含了作者要傳遞和表達的情感,也有要進行情感傳遞和表達的“故事”,語文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實施品評文章的情感和事件發生、發展經過等。并且要在頭腦當中進行語言組織,使這些語言和文章情感及自己的感受有效融合,通過閱讀,進行作者思想情感的真正體會和感受。
四、通過訓練實施語感積累
在進行語文的教學和學習中,一定要進行聽、說、讀、寫訓練,語文老師通過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讓學生進行語感積累,以更好地進行語文閱讀和學習。這是因為,很多學生都是通過“聽”開始學習語文知識的,所以,語文老師要有效利用聽及讀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語感積累,加強學生的聽、讀訓練。如今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多媒體被應用到了教學中,語文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語文課文和相應的好詞好句,引導學生靜靜地閉目傾聽。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加強學生的聽覺訓練,促使學生可以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傾聽中,讓學生進行語感積累。同時,老師要重視學生的閱讀訓練,在課堂和課外都給學生布置閱讀作業和任務,學生經過多次閱讀,會體會到文章的思想內涵,體會到文章的價值。并且,根據學生的知識情況,老師要引導學生寫讀后感、閱讀隨筆等,進而不斷積累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質量和語文綜合素質。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學沒有固定形式,語文老師在進行小學生語感的培養中,也是有各種方法的。并且培養學生語感時,有很多課題需要語文老師進行研究和分析。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需要逐步長期培養,要經過反復多次的實踐,進而才會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因此,語文老師要應用相應方法和措施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國裕.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J]. 考試周刊,2017(103):57-57.
[2]羅金媚.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J]. 都市家教月刊,2017(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