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梅
摘 ?要:鑒于小學數學課程對學生提出了很強的邏輯能力要求,為了增強小學生數學的解題能力,數學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對其開展解題能力的訓練教學工作,達到使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所學數學知識的目的。本文以小學數學解題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從下述幾個不同的方面加以展開論述與分析,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題能力;提升;有效策略
引言:
在小學階段,數學課程屬于主要的學科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培養學生數學的解題能力成為了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開展的效果并不理想。數學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過于老舊、單一化,缺少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專項訓練,無法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了改變這種不良狀況,教師需要重視訓練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幫助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為此,系統思考和分析小學數學解題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顯得尤為必要,擁有一定的研究意義與實踐價值。
一、開展自主探究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受到新課程改革的影響,讓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涌現出不同類型的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通過開展自主探究教學活動,能夠實現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培養學生的協同合作精神,彼此相互分享自己的數學習題解題方法和經驗,達到提高學生自主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當中,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了有效地訓練,并且有利于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方式,達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1]。例如:教師講解人教版小學數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這節課內容的時候,首先,教師要求學生自行閱讀教材內容,將其中所包含的相關數學知識進行梳理,然后為學生出題:當學校進行衛生掃除的過程當中,共計為學生配備了90個掃把,以平均的方式分配到7個班級,此時,各個班級可以獲取幾把掃把?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自由探討和分析,實現生生之間的合作,運用豎式計算及驗算的方法,經過探究之后,把答案寫出來,由數學教師進行評價,并加以總結和歸納,加深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二、注重訓練學生數學解題思維能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熱情
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時候,以激發小學生的數學課程學習興趣與熱情為目的,數學教師應該注重訓練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一般而言,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思維十分活躍,好奇心較重,對于新知識的理解能力較為薄弱,所以,通過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的方式,培養其科學的數學思維方式,可以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一方面,數學教師應該提高對數學課本內容的利用率,合理編制數學教學內容,完成對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訓練任務,達到既定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目標[2]。例如:教師講解人教版小學數學“年、月、日”這節課內容的過程當中,在課堂上,由數學教師作為主導,為學生們設置了幾個富有趣味的數學問題:“小李的年齡是12歲,不過他卻說自己僅過過3個生日,請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此時,引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學生們帶著疑問進行新課程“年、月、日”內容的學習,并通過后續的學習進行掌握。教師根據公歷年份各個月份的天數變化情況,為學生講解關于四年一閏的數學規律,進而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
三、確保數學習題解題方法選用的合理性
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數學教師需要確保數學習題解題方法選用的合理性,使學生真正靈活運用數學解題方法,提高自己的解題效率和準確性。例如:教師講解人教版小學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這節課內容的時候,為學生們出了以下幾道題:(1)58×21-58;(2)32×25+20×32;(3)45×84+45。教師通過訓練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運用能力過程當中,可以使學生了解到形變質不變、質變形不變等不同的變式情況,使更多的學生能夠熟練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選用正確的解題方法,明確解題思路,增強數學思維能力。
結束語:
從此次論文的闡述和分析當中,可以獲悉,系統分析與思考小學數學解題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顯得尤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實施價值。本文以小學數學解題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從下述幾個不同的方面加以展開論述與分析:開展自主探究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注重訓練學生數學解題思維能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熱情;確保數學習題解題方法選用的合理性。希望此次研究與分析的內容和結果,能夠得到有關小學數學教師工作人員的關注與重視,并且從中獲取相應的啟發和幫助,以便增強小學生數學的解題能力,進而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孔淼森.小學數學解題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探析[J].新課程導學,2018,174(119):1050-1052.
[2]王細娥.探討在小學數學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69(124):1154-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