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玲
摘 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是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力和質量的重要保障,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的改進以往那種口授+板書的教學模式,合理的引入能夠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帶動學生參與性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從而全面的助力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本文將就合作學習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討論。
關鍵詞:合作學習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用;策略
所謂合作學習法簡言之是在數學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一個個獨立的小組為依托,對相應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進行討論學習和研究的一種具體學習模式,該教學模式可以突出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進而可以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進一步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數學教師要理解課堂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法的意義和價值,進一步的強化對該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為課堂的高效施教助力。
一、合理進行小組劃分
有效的小組劃分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數學教師要積極的重視起小組劃分工作,并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如何提升小組劃分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從而讓有效的小組劃分助力學生在數學課堂進行更加有效的討論與合作學習。一方面,在小組劃分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將性別、個性與綜合學習能力不同的小學生進行合理的組隊,如學生A平時文靜內向、不愛說話,而學生B熱情大方、開朗活潑,教師則可以將二者進行組合,以讓學生在后續的討論學習過程中能互補學習,并充分的發揮每個學生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小組的劃分過程中還需要積極的帶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特質互補這個規則之下進行自主的小組選擇,以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滿意小組劃分的結果,從而在后續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加和諧、友好與團結的進行數學知識內容的討論和研究。此外,在小組的劃分過程中還需要數學教師做到“組與組均衡”、“動態化調整”,也就是讓每個小組之間的實力相對均衡,并且根據后續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學生情況的變化對小組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讓每個小組的人員配置始終都是科學與合理的,為后續高效的進行合作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精準布置討論任務
學生在數學課堂的合作學習是圍繞著具體的任務來展開的,也只有合作學習任務設計的合理化與有針對化,學生在課堂的合作學習才能效率更高、質量更好,因此,數學教師要進一步的提升對合作學習任務布置的重視程度,并不斷的研究提升任務布置精準性和有效性的策略,為課堂的合作學習打好基礎。一方面,任務的設計要契合每節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主題,并能夠基本涵蓋相應章節的數學知識內容,盡可能的突出數學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只有這樣的討論學習任務才是有價值和意義的,才能夠通過對這些任務的討論來學習課堂的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條形統計圖》小節內容時,可以設計以下討論學習任務:①探討什么是條形統計圖;②討論條形統計圖的特點;③研究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等,讓這些具有概括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討論學習熱情,不斷的提升學生討論學習的質量。另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師還要進一步的提升任務設計的針對性、指引性與開放性。所謂針對性是針對不同實力小組而言的,如某個小組學困生相對多一些,就可以為該小組分配簡單一些的任務,所謂指引性是指任務的設計要能夠指引學生的學習方向,并逐步的將學生的數學討論學習引向縱深,而開放性是指問題解決的答案不唯一、不固定,也只有這樣才不會禁錮學生的學習思維,從而在精準的任務設計下助力學生在課堂進行更加有效的合作學習。
三、有效進行合作學習
當小組劃分和任務設計工作結束之后,數學教師應當積極的引導每個小組參與到對相應數學問題的討論和研究之中,并讓每個小組發揮自己的引領作用,為組員起模范與帶頭的作用,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而數學教師則要做好輔導性工作,并維持好課堂的學習紀律,如當學生在課堂遇到難以解答的問題之后,數學教師則可以為學生進行精準化和細致化的講解,較好的解決學生心中的疑問,當學生在課堂的紀性不夠好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強化課堂管理,讓學生將主要的精力用在課堂的研究學習之中。而待合作學習結束之后,數學教師還要積極的帶領學生進行分享交流,如讓每個小組將本組的研究結果進行展示和講解,進一步的分享討論學習的經驗,合力解決討論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惑,從而在有效的合作學習中讓學生更好的開展數學學習,助力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
總而言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小學數學教師要對此有一個清晰和全面化的理解,并不斷的探索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的方法和策略,同時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要合理進行小組的劃分、精準布置討論任務、有效進行分享交流,進一步的發揮合作學習法的優勢和效能,全面的激活數學課堂教學,從而為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培養創造良好的前提和基礎。
參考文獻:
[1]高寶建.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研[J].中國校外教育,2019(07):140+146.
[2]樂瞳.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法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