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俊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地理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參與性。基于此,探究式教學策略的應用價值逐漸突顯出來。為此,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活動,談一談將該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教學策略
所謂探究式教學,主要是指在教授新的知識原理或者概念時,教師只是給學生提供一些問題或者事例,然后讓學生通過討論、思考、實驗、觀察等途徑進行主動的探索,以使學生自行發現和掌握相應結論的策略。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探究式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對于教學過程的優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教師應對探究式教學法的理念與要求進行更加準確的解讀,并以此為基礎實施更加恰當的教學策略,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1.情境導入,激發探究意愿
在教學全過程中,新課導入是起始環節。教師應該明白,這一環節在教學中會起到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所以課程導入的質量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為此,在探究式教學的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的手段應用于導入中,借助教學情境,能夠使教學內容以一種更為直觀與生動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的探究意愿得到激發。唯有如此,才能為探究式教學質量的提升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以《地球的宇宙環境》為例,這一節主要講解了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太陽輻射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等太陽系相關的知識。在進行新課導入時,我結合相關的知識內容,借助多媒體視頻創設了教學情境。這段視頻是節選自BBC紀錄片《行星》的視頻片段,主要講述了太陽系中不同行星以及太陽的傳奇故事。這部紀錄片擁有超高清的畫面,宏大的特效場景以及恢弘的配樂,使得學生在觀看時仿佛自己每分每秒都置身于太空當中。同時,虛擬特效與真實的影像資料相互交叉,使人在唯美壯闊的畫面中感受到了無與倫比的科幻感。為了使一些比較復雜的天文知識更加具有趣味性,這部紀錄片沒有采用傳統的紀錄片拍攝方法,而是利用擬人化的方式,使每一個天體都具有自己十分獨特的命運與性格,這不但使科普內容不再晦澀,而且拍出了史詩感與戲劇感。通過這段視頻,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激發了學生對太陽系相關知識的探究意愿。由此可見,在探究式教學活動中,教學情境的輔助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自主思考,引導合作探究
從本質特征來看,探究式教學實際上就是一種以鞏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為目標的教學模式。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性的知識探索活動,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一些合作交流與討論。這樣既可以發揮出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又能夠使學生在集思廣益中實現思維的發散。此外,在學生的探索活動中,教師還應該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更加恰當的教學活動組織方式,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地理是一門自然學科,所以實驗是地理學習中一種十分重要的探究方式,所以我會不斷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模擬實驗活動。如:在《水圈與水循環》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水循環”的模擬實驗,學生經過不斷的思考與討論,最終確定了基本的模擬流程:在碗中倒入半碗水,將其視為海水,用塑料薄膜輕輕蓋住,然后拿到太陽下晾曬,過一會之后,觀察塑料薄膜上的水汽,如果水汽滴到了碗里,這就構成了一個微型的海上內循環,如果水汽滴到了碗的外部,則構成了一個海陸間的水循環。利用這種比較簡單的實驗操作,使學生對水循環的原理有了較為直觀的理解。此外,我在教學中還會組織學生進行地轉偏向力、熱力環流、季風成因、水土流失、風力搬運等不同的模擬實驗。最終,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十分有效的地理知識探究途徑,從而使學生取得了更為理想的學習效果。
3.實踐練習,深化知識理解
毋庸置疑,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生活背景中也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地理知識。因此,教師應盡量避免將地理教學局限于課堂和教材中,而是應該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進行一些課外實踐活動,這樣可以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從而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
《工業生產與地理環境》主要講解了工業部門的分類以及工業區位的主要影響因素。由于很多學生對工業產業活動并不熟悉,于是我借助一些案例引導學生學習了工業區位的分析方法。完成基礎知識的教學之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課外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課下通過實地調查的方式了解本地主要的工業類型,分析影響這些工業類型發展的主要因素。最終,通過這種實踐性的練習方式,不但使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有了更加熟練的掌握,而且使學生認識到了地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
在地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價值已經逐漸突顯出來。因此,教師應更加熟練地掌握探究式教學策略的具體應用方式,并且要不斷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改進與完善,以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喜寧.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策略[J].文存閱刊,2019,(20):133.
[2]殷作喬.淺談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情感讀本,2019,(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