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訓
摘 ?要:數學科目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由于小學階段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仍然不夠成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從多個途徑入手,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使數學知識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本文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生活實踐;有效應用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重要性
學習數學知識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也能使學生邏輯更加縝密,但由于數學知識較為枯燥,因此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能夠讓學生從生活中挖掘更多與數學知識相關的事物,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同時也能為數學教學增添趣味元素,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數學知識是幫助人們認識世界和改變世界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數學也隨處可見。通過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因此,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有效途徑
(一)提高對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的重視程度
培養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應首先保證教育工作人員能夠切實提高數學應用教學實踐的重視程度。在教學中有意識融合數學知識的應用教學,采取合理規劃、正確引導、積極實踐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尋找更多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良好習慣。將數學知識應用教學納入到教學計劃當中,才能更好地提高數學應用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過程中,教師應該將配光學生數學應用意識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實施。
(二)問題教學方式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找到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結合問題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探索解決方案,使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得到強化。特別是在面對一些較為復雜的數學問題時,可以利用問題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積極分析與探索,利用數學思維思考解決問題,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設置生活情景,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好奇心較強,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情景模式教學法,可以讓學生產生新奇感,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情景模式教學法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去創設相應的教學環境,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情景教學法,教師需要在課前精心準備,對情景進行合理設置,結合信息化教學方式,提高情景的真實性,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情景中結合問題進行思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主要途徑,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場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小學數學教材中很多教學內容都與生活存在聯系,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創設情景,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就存在于生活當中,提高數學知識的運用意識。同時教師也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知識掌握能力,使情景教學法在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方面能夠真正發揮作用。例如在學習西師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這節課程內容時,教師為方便學生理解,可以預先為學生制作教學使用的“人民幣”,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使用人民幣購買商品的教學情景:“朵朵喜歡吃西瓜,西瓜3元每斤。平平喜歡吃香蕉,香蕉7元一斤。朵朵買了個5斤的大西瓜,平平買了3斤香蕉,兩個人手中各有一張50元的人民幣和一張20元的人民幣,兩個人應該使用什么面值的人民幣,怎樣付錢更合理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學生在計算過后得到正確答案,超過20元的香蕉應該使用50元面值的人民幣付款,這樣就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種購物的場景又可以讓學生產生熟悉感,因此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結束語: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學生性格的形成、學習能力的提升都與這一階段的教學質量密不可分,同時對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也將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在小學這個重要的人生階段,需要結合有效的教學措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數學作為小學重點教學科目,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應當為學生傳授基礎知識,也應當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最終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邵茹.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347.
[2]李吉學.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6,30:101.